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生理心理学专栏
    研究构想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生理心理学专栏
    抑郁症发病机理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
    管西婷;林文娟
    2013, 21 (6):  951-957.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51
    摘要 ( 1306 )   PDF(249KB) ( 1778 )  
    抑郁症的发病存在多种假说, 其中较为公认的有细胞因子假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ocortical, HPA)轴假说, 单胺能假说, 神经可塑性假说等, 不同假说可能从不同角度探讨抑郁症的病理机制, 但各种假说都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的调节有关。IDO是一种色氨酸降解酶, 其活性能够被前炎性细胞因子所增强。IDO活性的增强使色氨酸更多地代谢为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 从而可能导致生成5-羟色胺(serotonin, 5-HT)的原料不足, 5-HT生成减少。而且, 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通路的下游产物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 KYNA), 喹啉酸(quinolinic acid, QUIN)及3-羟基犬尿氨酸(3-hydroxykynurenine, 3HKYN)等影响神经元的再生与退化。另外, 应激激素也可以通过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es, TDO)或免疫系统影响IDO的功能。IDO是抑郁症多种假说病理机制中的共同调节因子, 可能在抑郁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觉掩蔽环境下的言语识别
    吴超;吴玺宏;李量
    2013, 21 (6):  958-964.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58
    摘要 ( 1035 )   PDF(164KB) ( 1636 )  
    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异性的认知障碍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本综述在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听觉和言语识别异常以及听觉注意和听觉工作记忆缺陷的同时, 重点阐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言语听觉任务时的对掩蔽刺激特别信息掩蔽刺激的异常易感性。本文还特别指出, 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具有利用言语内容启动线索来提高掩蔽下言语识别的能力。本文所总结的研究成果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基础、寻找新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康复手段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惊反射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高唤醒与恐惧抑制
    董昕文;王超逸;王昌利;李勇辉
    2013, 21 (6):  965-974.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65
    摘要 ( 1060 )   PDF(236KB) ( 1245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唯一在诊断标准中包含惊反射改变的精神疾病。相比自我报告法, 对惊反射的实验室测量与总体症状关联更紧密, 并已积累了较多神经机制研究成果, 可作为连接前临床与临床研究的桥梁。在惊反射应用于PTSD研究的初期, 它主要作为PTSD患者高唤醒症状的客观指标, 但是尚未发现惊反射强度的变化与总体症状的明确关系。近年来, 惊反射与情境性焦虑、恐惧抑制等新范式结合, 发现特定情境下惊反射改变是PTSD患者特有的表现。惊反射在创伤应激障碍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对PTSD病理机制的探索和临床诊断都有所启发和推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成瘾诱导相关大脑核团功能和行为改变的 DNA甲基化机制
    张建军;刘鹏;朱宁;隋南
    2013, 21 (6):  975-981.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75
    摘要 ( 802 )   PDF(179KB) ( 1127 )  
    药物成瘾会导致相关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长期改变。大量新的研究证据表明, 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 药物成瘾可通过影响不同亚型DNA 甲基转移酶(DNMTs)的表达, 使脑内多个相关核团发生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 进而导致神经元功能的可塑性变化。因此, DNA甲基化被视作导致成瘾行为长期存在的可能机制之一。结合近几年来的重要发现, 本文将重点讨论相关脑区的DNA甲基化在成瘾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成瘾药物影响DNA甲基化水平的可能机制, 并试图提出可深入的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F受体对五羟色胺系统的调节作用及早期环境因素的影响
    原三娜;王琼;邵枫;王玮文
    2013, 21 (6):  982-989.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82
    摘要 ( 741 )   PDF(189KB) ( 1053 )  
    早期环境因素持续影响脑与行为的发展, 增加个体成年后应激相关精神疾病患病的易感性。应激反应的中枢启动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通过两种受体CRF1和CRF2调节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五羟色胺(serotonin, 5-HT)系统, 后者已被证实在应激相关情绪疾患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CRF受体以相互影响相互拮抗的方式动态调节DRN-5-HT系统, 提示这两种受体相对作用的调节对于协调复杂环境中DRN-5-HT系统的应激反应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早期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导致CRF受体的分布和反应性持续改变并造成DRN-5-HT系统反应异常, 可能是导致应激反应和精神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婴分离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薛晓芳;李曼;王玮文;邵枫
    2013, 21 (6):  990-998.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90
    摘要 ( 808 )   PDF(247KB) ( 1238 )  
    利用社会环境剥夺建立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热点课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社会剥夺方式, 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合阐述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行为及神经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表明母婴分离可以部分模拟精神分裂症的行为及中枢表现, 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相关因素, 为今后采用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胚胎期可卡因、吗啡暴露影响子代成瘾相关行为的神经发育机制
    王园园;王冬梅;隋南
    2013, 21 (6):  999-100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99
    摘要 ( 739 )   PDF(211KB) ( 928 )  
    孕期使用毒品可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 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异常以及行为的改变。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据提示, 胚胎期接触可卡因、吗啡等成瘾药物, 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或凋亡等发育过程, 使中脑皮层边缘系统中多巴胺、GABA、谷氨酸等神经元形态、受体功能以及突触可塑性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子代的学习记忆和成瘾易感性等行为异常。本文将从行为、神经发育、递质系统以及脑功能等层面归纳胚胎期用药对成瘾相关行为影响机制的重要研究进展, 并试图提出可能的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塑剂DEHP的神经和行为发育毒性
    杨艳玲;徐晓虹
    2013, 21 (6):  1007-1013.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07
    摘要 ( 764 )   PDF(232KB) ( 1609 )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人类和野生动物可通过不同途径终生暴露于DEHP。母体摄入的DEHP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转入子代体内并进入脑组织。围生期DEHP暴露性别特异性地改变子代大鼠下丘脑视前区芳香酶活性而影响雌激素合成, 并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活性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DEHP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突触形成, 干扰性激素调控发育过程中的下丘脑氨基酸递质系统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 影响中脑多巴胺递质系统发育而诱导自发性多动症。DEHP对脑发育的作用最终影响动物的早期行为、学习记忆和情感等行为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斑马鱼模式动物在神经功能环路研究中的应用
    陈思杰;彭刚
    2013, 21 (6):  1014-1019.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14
    摘要 ( 731 )   PDF(187KB) ( 1536 )  
    斑马鱼是发育、遗传以及药物发现研究中常用的模式动物。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系统之一, 斑马鱼与人类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中枢神经系统也与哺乳动物相似。近来, 斑马鱼在神经科学研究以及生理心理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者们对斑马鱼幼鱼及成鱼的行为表现及行为发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特点及优势, 遗传突变和药物筛选在对动物行为表现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杏仁核对感觉刺激的情绪性加工:自动化过程和注意调控过程的整合
    杜忆;吴玺宏;李量
    2013, 21 (6):  1020-1027.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20
    摘要 ( 874 )   PDF(130KB) ( 2048 )  
    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应对多变的环境刺激, 选择性注意和情绪加工一个重要的共同机制是优先化关键信息的加工。尽管情绪性刺激(特别是威胁刺激)能够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 但一些关键脑区(如杏仁核)的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是自动化过程还是受到注意调节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新的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神经生理记录研究表明, 情绪加工的重要核团, 杏仁核, 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包含早期快速的不依赖于注意资源和认知加工负荷的自动化加工成分和晚期受到额-顶叶皮层自上而下的注意调控成分, 这种功能整合证实杏仁核情绪性加工存在并行的皮层下和皮层通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听觉中脑声定位的机制
    梅慧娴;周治金;陈其才
    2013, 21 (6):  1028-1033.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28
    摘要 ( 821 )   PDF(195KB) ( 2004 )  
    人和动物对声源方位的感知和心理确定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 得到了大量来自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证据的支持。听中枢神经元可通过比较到达两耳声信号的不同特征和参量来体现其精确的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表明, 声源定位过程是听觉系统复杂综合作用的结果, 听觉中脑核团-下丘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丘中大量双耳听觉反应神经元可编码声音(源)方位信息, 甚至双侧下丘间的联合投射也有可能参与双耳听觉反应的调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押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张晶;刘昌
    2013, 21 (6):  1034-1040.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34
    摘要 ( 764 )   PDF(134KB) ( 1341 )  
    押韵是指一对词语中从最后一个发音的元音到词尾的语音结构均相同的现象。现有押韵加工主要分为押韵识别与押韵产生两个研究领域, 两者的认知加工过程相似, 包括字形编码、形音转换、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等阶段。从语音加工与字形加工两方面对押韵过程的神经基础进行探讨, 发现左半球颞上回与额下回分别负责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 左半球梭状回参与着字形编码, 而有效的形音转换依赖于左半球顶下小叶与额下回组成的神经网络。今后应进一步整合不同研究方法与任务下的研究结果, 并对押韵产生加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迫症诊断研究的新变化
    孙凌;王建平
    2013, 21 (6):  1041-1047.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41
    摘要 ( 1171 )   PDF(161KB) ( 3413 )  
    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表明,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复杂的临床工作需要。首先, 有关患者的自知力以及主观痛苦程度等诊断指标需要进一步修订。其次, 就强迫症的核心症状而产生的争议, 研究者提出应重新考虑强迫症、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和囤积障碍这四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和诊断标准。未来研究应考虑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索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和病理机制, 为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提供新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神经成像研究的临床转化: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取向
    戴必兵;曲之毅;刘惠军;于斌
    2013, 21 (6):  1048-1058.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48
    摘要 ( 975 )   PDF(171KB) ( 2553 )  
    抑郁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临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效果的提升有待超越传统方法, 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抑郁症的神经成像转化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该研究取向旨在将抑郁症的神经成像基础研究的发现转化为临床运用。文章综述了其在抑郁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的潜在运用价值。未来方向需要更好地促进抑郁症神经成像转化研究的双向自由流通、强调将新的方法转化到日常的临床实践和健康决策上去、促进多学科的合作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以及进一步探究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特定基础和临床主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李爱梅;鹿凡凡
    2013, 21 (6):  1059-1070.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59
    摘要 ( 1263 )   PDF(240KB) ( 2984 )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包括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 这三者有极其重要的本质差异, 导致决策偏差和非理性。本研究运用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次从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脑神经层次三个层面, 立体地开展幸福感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研究。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部分:(1)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 (2)三种体验效用产生偏差的认知心理机制; (3)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偏差的脑神经机制。通过系列研究, 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在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 预期、即时和回忆三种效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2)三种体验效用出现偏差的信息加工特点和脑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三种效用的偏差规律及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不仅对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个贡献; 对政府管理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 避免“牺牲体验追求指标”, 解决“幸福悖论”, 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表象测量方法述评
    马晓;张禹
    2013, 21 (6):  1071-1085.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71
    摘要 ( 1170 )   PDF(316KB) ( 2713 )  
    表象测量在训练领域广泛应用, 也是训练成败的关键环节。表象测量方法可分为口头报告纸笔法、实验操作法, 以及神经科学技术共三种方法。其中纸笔报告法以量表测量为主, 包括Betts量表、视觉表象清晰度量表及其修订版和运动表象清晰度量表及其修订版; 实验操作法以心理旋转为基本范式; 神经科学技术主要以经颅磁刺激和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主, 测量多种表象过程中不同脑区兴奋性。三者各有优劣, 均有待提高和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时距知觉的扭曲:新异刺激效应
    李宝林;黄希庭;毕翠华;陈有国
    2013, 21 (6):  1086-1094.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86
    摘要 ( 1383 )   PDF(192KB) ( 2093 )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 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通道效应和时间因素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新异刺激效应产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研究者们还存在着较大分歧。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对理解时距知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抑郁认知易感性的发展特点
    上官芳芳;张兴利
    2013, 21 (6):  1095-1103.  doi: 10.3724/SP.J.1042.2013.01095
    摘要 ( 1062 )   PDF(241KB) ( 1702 )  
    相对稳定的负性认知特征会使个体容易发生抑郁, 被称为抑郁认知易感性。文章总结并对比当前关于抑郁认知易感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观点, 提出从儿童发展早期开始研究认知易感性因素的必要性。接着回顾消极归因方式、功能失调态度和冗思这三种认知易感性因素在儿童期的表现及其前期心理特征, 试图找到抑郁认知易感性在个体发展中的连续性。建议今后探讨认知易感性因素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 关注发展早期认知易感性因素的测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成瘾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魏华
    2013, 21 (6):  1104-1111.  doi: 10.3724/SP.J.1042.2013.01104
    摘要 ( 1842 )   PDF(190KB) ( 4813 )  
    随着研究的深入, 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 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 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
    谢宝国;夏勉
    2013, 21 (6):  1112-1124.  doi: 10.3724/SP.J.1042.2013.01112
    摘要 ( 1218 )   PDF(300KB) ( 3512 )  
    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其一直是生涯心理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它会以两种方式影响职业决策结果:一是, 导致个体无法做出决定; 二是, 导致个体做出劣质决定。本文回顾了1980~2012年国内外相关研究, 对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界定、亚类型、结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指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和外延、对维度构成达成共识、深入探索形成机制以及加强定制化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传输的说服机制
    严进;杨珊珊
    2013, 21 (6):  1125-1132.  doi: 10.3724/SP.J.1042.2013.01125
    摘要 ( 1535 )   PDF(169KB) ( 3485 )  
    叙事传输是人们沉浸在故事情景中的独特心理过程, 也是故事信息特有的说服机制。叙事传输会使决策者产生与现实世界脱离的感觉, 体验到强烈的情绪, 然后对故事产生认同, 改变态度。本文在界定叙事加工、叙事传输等理论概念基础上, 重点比较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的差异, 认为两者在信息内容组织、作用途径、判断逻辑、认知努力及问题距离上都有区别。进一步研究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自我控制、情景决策等理论领域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的隐喻映射:作用机制及其解释
    丁毅;纪婷婷;邹文谦;刘燕;冉光明;陈旭
    2013, 21 (6):  1133-1140.  doi: 10.3724/SP.J.1042.2013.01133
    摘要 ( 1178 )   PDF(207KB) ( 2795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 大量行为与神经层面上的研究都揭示了温度与社会情感之间的隐喻关联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隐喻一致性效应”与“隐喻补偿效应”被用来阐述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的作用机制。而个体早期经验的不断“架构”构成了对这一隐喻形成的解释。此外, 神经层面的研究也发现, 脑岛可能是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隐喻映射的神经基础。未来的研究需从完善研究方法、深化作用机制、从发展的角度探索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注重温度-社会情感隐喻研究的应用拓展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