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期望差异:危机中的风险沟通障碍
    谢晓非;胡天翊;林靖;路西
    2013, 21 (5):  761-774.  doi: 10.3724/SP.J.1042.2013.00761
    摘要 ( 1833 )   PDF(310KB) ( 3251 )  
    期望差异效应指同一情境中各方期望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人际冲突。期望差异, 包含维度和程度差异两个成分, 不可避免且不易为个体所察觉, 还可能在群体环境中被强化; 在危机情境下, 期望差异与风险沟通障碍之间极易形成恶性循环。个体的角色、对信息的知觉、所具有的知识在维度上; 心理权利、信任在程度上会对期望差异产生影响并导致沟通障碍。打破思维定势能有效减小期望差异并启动风险沟通的良性循环, 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基于自身短期与社会长远利益两难选择的绿色消费机制
    杜伟强;曹花蕊
    2013, 21 (5):  775-784.  doi: 10.3724/SP.J.1042.2013.00775
    摘要 ( 1214 )   PDF(209KB) ( 2123 )  
    环境恶化及消费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使得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企业希望能够掌握绿色消费的特点和机制, 从而能够拉动绿色需求。绿色营销研究多针对企业, 而针对顾客的研究甚少。为数不多的绿色消费研究甚少关注顾客在进行绿色消费时在自身短期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 对绿色消费机制的研究也很缺乏。本研究试图从该两难选择入手, 使用自我控制、利他行为、自我构建等理论, 采用实验方法, 从顾客的视角来研究个体因素、文化因素与情境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关注长远利益”、“关注社会利益”, 从而影响绿色消费的, 并研究这两种机制的边界条件、冲突及自我构建对自身短期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两难选择的调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
    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
    2013, 21 (5):  785-791.  doi: 10.3724/SP.J.1042.2013.00785
    摘要 ( 1356 )   PDF(233KB) ( 3097 )  
    nul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刘希平;张环;唐卫海;冯虹
    2013, 21 (5):  792-799.  doi: 10.3724/SP.J.1042.2013.00792
    摘要 ( 899 )   PDF(146KB) ( 1631 )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 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从认知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 主要的理论解释有提取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前者认为小组成员的提取结果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信息组织策略产生了干扰, 导致小组的提取成绩低。而后者认为小组内成员的提取结果会抑制其他成员对非提取项目的表征, 降低小组协作提取能力, 出现协作抑制。本文对两种理论假说的提出背景, 基本观点, 证据支持及现有争论进行了介绍, 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对两种机制的关键矛盾点进行区别性检验、对不同认知机制在不同条件下成立可靠性的检验以及通过对编码阶段进行操控来进一步考察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加工理论解释下信念偏差效应的神经机制
    罗俊龙;张恩涛;岳彩镇;唐晓晨;钟俊;张庆林
    2013, 21 (5):  800-807.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00
    摘要 ( 1251 )   PDF(207KB) ( 1595 )  
    信念偏差效应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信念对逻辑推理的影响现象。对此, 双加工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信念偏向系统和逻辑分析系统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近年来, 该理论得到来自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一方面,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近红外光谱(NIRS)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技术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右侧前额皮层与信念偏差抑制有关; 另一方面, 基于脑电(ERP)的研究表明, 晚期正成分和晚期负成分可能参与了不同推理类型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认知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推理前提本身可信度、实验分析、实验材料生态学效度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对信念偏差效应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面孔失认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冉光明;赵乐;陈旭;丁毅;潘彦谷;刘燕;邹文谦
    2013, 21 (5):  808-81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08
    摘要 ( 934 )   PDF(222KB) ( 1410 )  
    发展性面孔失认症是指个体在童年期就开始表现出来的一种终生性面孔识别缺陷, 其不能归因于智力衰退、情感障碍、物体识别困难以及后天性脑损伤。发展性面孔失认症涉及的认知机制包括面孔特异性机制、构型加工障碍、面孔探测、面孔记忆和面孔身份识别。此外, 该面孔失认症的神经网络由核心神经网络和延伸的神经网络组成, 前者与面孔选择反应和记忆表征有关, 后者主要负责面孔知识表征、面孔长时记忆和面孔工作记忆。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完善延伸的神经网络、拓展其认知网络; 进一步明确面孔探测与发展性面孔失认之间的关系; 考察发展性面孔失认症的基因基础、加强其发展性研究以及推动康复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疼痛恐惧对疼痛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吕振勇;纪晓蕾;黄丽;Todd Jackson;陈红
    2013, 21 (5):  817-82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17
    摘要 ( 1542 )   PDF(287KB) ( 2844 )  
    疼痛恐惧是把将要出现的疼痛刺激视为主要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恐惧, 它会影响与疼痛相关的感知觉、注意、回避行为以及安慰剂止痛的效果。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主要有活动回避模型、恐惧-回避模型以及内感受性恐惧条件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究疼痛恐惧的认知机制, 完善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并扩展疼痛恐惧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的两类取向
    王申连;郭本禹
    2013, 21 (5):  827-83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27
    摘要 ( 1199 )   PDF(175KB) ( 2403 )  
    随着行为主义衰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 长期遭受“冷遇”的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成为颇受关注的领域, 并由数量遗传学取向发展到分子遗传学取向。数量遗传学取向主张运用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设计来估计群体中遗传因素对人格表现型方差的贡献率, 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态度与偏好等人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分子遗传学取向主张在DNA水平上用基因测定方法研究特定基因对人格表现型的影响效应, 着重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路径考察了基因与人格的关系。未来研究要强调在数量遗传设计中加入对特定基因型的直接测量, 注重多学科和多范式的有效整合, 扩大对健康人群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 加强基因对人格的深层作用机制研究和分子医学层面的人格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词语习得中的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
    荆伟;方俊明
    2013, 21 (5):  837-84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37
    摘要 ( 956 )   PDF(165KB) ( 1807 )  
    有关婴幼儿词语习得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假设:联想学习理论、制约限制理论和社会语用理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介绍社会语用理论的相关研究:婴幼儿词语习得过程涉及哪些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 社会语用理论如何应对来自前两种理论的质疑和挑战, 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的相对权重如何以及自闭症儿童词语习得存在怎样的社会性认知加工障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在婴幼儿词语习得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最后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生控制理论的新发展:调节模型及控制策略
    唐荣敏;吕厚超
    2013, 21 (5):  847-85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47
    摘要 ( 1102 )   PDF(229KB) ( 1897 )  
    毕生控制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毕生发展, 认为适应能力的中心特质是动机调节, 可促进个体发展并使其达到最优化。生命历程被视为由一列有序的目标定向行动周期组织而成, 该周期包括目标选择、目标结合及目标解除。基于该角度, 在回顾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初级控制的首要性和毕生发展轨迹基础上, 对毕生发展的调节模型和控制策略的适应功能进行了综合阐述。未来研究应从跨文化情境下的适用性、满足适应目标选择三个因素的进一步验证和成功老龄化相关研究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还是适应:次级控制研究的两种取向
    杨沈龙;郭永玉;李静;白洁
    2013, 21 (5):  857-866.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57
    摘要 ( 866 )   PDF(225KB) ( 1548 )  
    次级控制是人在控制动机受威胁时的一种应对策略, 它最初被定义为个体试图适应世界, 顺应形势的过程。该概念在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 产生了所谓控制取向与适应取向的分歧。这两种取向在次级控制与首要控制的关系, 次级控制与控制感的关系, 以及次级控制的跨文化一致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近年来补偿性控制模型与健康领域的次级控制研究分别在概念上和功能上提供了整合两取向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整合两取向的定义, 扩展其研究的视野, 并通过更多地使用实验法, 来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业自我概念发展中的大鱼小池效应
    李振兴;李玉姣;王欢;邹文谦;郭成
    2013, 21 (5):  867-878.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67
    摘要 ( 2012 )   PDF(222KB) ( 3252 )  
    大鱼小池效应(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BFLPE)是指对于同等能力的学生来说, 进入高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要比进入低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习得更低的学业自我概念的现象。这类似于我国生活格言“宁做鸡头, 不做凤尾”的描述。在系统梳理大鱼小池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大鱼小池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提出了大鱼小池效应对我国学校能力分组和学生择校现象的启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大鱼小池效应在统计方法、跨文化一致性、具体发生情境、具体发生年龄及外部效度等方面的探讨与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
    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
    2013, 21 (5):  879-885.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79
    摘要 ( 1609 )   PDF(209KB) ( 3021 )  
    生活充满抉择,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 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 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 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 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 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 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决策中的比率偏差
    孟贞贞;徐富明;孔诗晓;李海军;相鹏
    2013, 21 (5):  886-892.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86
    摘要 ( 1108 )   PDF(144KB) ( 1822 )  
    比率偏差是指小概率事件以不同比率形式呈现时, 人们倾向于认为以较小数字呈现的事件更不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在医疗卫生领域和职业生涯决策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关于比率偏差产生的解释主要包括标准理论与认知经验自我理论。比率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技能、计算能力、认知视角和任务性质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比率偏差现象的产生、心理机制及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觉在军事决策中的应用
    孙慧明;傅小兰
    2013, 21 (5):  893-904.  doi: 10.3724/SP.J.1042.2013.00893
    摘要 ( 997 )   PDF(254KB) ( 2535 )  
    直觉决策是以决策者经验为基础的无意识的决策过程。现代战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求指挥员在战场当中要善于利用直觉进行快速决断。受到决策的双系统理论以及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思想的影响, 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直觉决策在制定作战计划中的作用, 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培养指挥员直觉决策能力的方法, 作战条令中也逐渐融入了直觉决策的理念。美军的研究发现和实践结果不仅揭示了基于经验的直觉决策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 而且对我军培养适合于未来战争的优秀指挥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为什么不建言:基于中国文化视角的解析
    陈文平;段锦云;田晓明
    2013, 21 (5):  905-913.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05
    摘要 ( 1445 )   PDF(242KB) ( 3936 )  
    在中国背景下, 员工常常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不敢表达。立足于中国文化视角, 对这种状况分析得出, 中庸思维不利于自我冒进式建言; 较高的面子意识和人情观念, 促使员工更多关注自身和被建言者的面子保全, 往往选择保留自己的观点; 集体主义关注组织和谐的特征不利于组织中建言行为的发生; 权力距离抑制建言行为的表达; 长期观念可能也会抑制建言行为的表达。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具体文化因素对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如何看待和评价融合产品? —— 基于融合产品特征和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分析
    张红霞;张璇;张如慧;蒋海涛
    2013, 21 (5):  914-921.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14
    摘要 ( 1058 )   PDF(219KB) ( 1231 )  
    融合产品是将不同品类的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的产品形态, 如智能手机等。电子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拉动促使产品的融合不断成熟, 逐渐成为高科技产品的主流。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融合产品, 消费者将如何进行评价?文章通过对融合产品领域文献的回顾和梳理, 从融合产品的产品特征、消费者的个体特征两大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消费者对融合产品的评价机制及影响因素, 整合了基础产品的特征、新增功能的特征、基础产品与新增功能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先前拥有的经历、消费者所花费的认知资源、消费者的心理解释水平等相关变量, 最终提出了一个包含11个命题的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为未来深入探讨该领域相关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自我-品牌联结的内涵、形成机制及影响效应
    王财玉
    2013, 21 (5):  922-933.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22
    摘要 ( 2274 )   PDF(283KB) ( 5823 )  
    自我-品牌联结(self-brand connections, 简称SBC)是指消费者使用品牌构建、强化以及表达个体性或社会性自我的程度。自我-品牌联结形成机制包括两种, 消费者认同的视角阐述了消费者会根据自我认同的不同纬度, 构建出一系列从个体性到群体性再到更加普遍的民族层面上的品牌联结; 品牌意义传播的视角流动性地阐述了自我-品牌联结形成的三个阶段。自我-品牌联结的影响效应是指品牌联结会对品牌关系形成积极、正性的影响, 但该效应的发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应关注自我-品牌联结的文化心理、自我心理以及我国消费者民族品牌联结的培育机制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EFA和CFA的整合
    麦玉娇;温忠麟
    2013, 21 (5):  934-939.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34
    摘要 ( 3069 )   PDF(185KB) ( 8496 )  
    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是在测量模型部分使用了类似于EFA模型的SEM。作为一种高级统计方法, ESEM整合了EFA和CFA两种因子分析方法的功能和优点。通过ESEM, 研究者既可以灵活地探索因子结构, 又可以系统地验证因子模型, 为潜变量的关系分析提供更适宜的测量模型。ESEM已经在某些社科领域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是一种值得推介的因子分析方法。ESEM的具体应用问题, 例如因子旋转方法的选用、测验信度评价等, 仍有待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化面试预测效度的贡献成分分析
    徐长江; 梁崇理; 刘争光
    2013, 21 (5):  940-950.  doi: 10.3724/SP.J.1042.2013.00940
    摘要 ( 941 )   PDF(215KB) ( 2804 )  
    以情境面试和行为面试为主要形式的结构化面试, 被广泛证明能够预测员工绩效, 但其构念效度一直没被清晰地证明。面试的结构性、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动机、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等成分对结构化面试的预测效度都有积极贡献, 这种对结构化面试预测效度贡献成分的分析有助于认清结构化面试的构念效度。未来的研究需关注结构化面试构念是否以人际技能为主, 以及人际技能、动机、认知能力各自所占比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