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呈旭, 七十三,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209-1220. |
[2] |
杨珍芝, 曾红. 正念训练对冲动性不同要素的影响:基于双加工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2): 274-287. |
[3] |
杨琪, 蒋晓鸣, 周晓林. 语言理解中的预设加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7): 1511-1523. |
[4] |
贺汝婉, 李斌, 张淑颖, 崔馨月, 雷励. 时间与金钱概念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9): 1684-1695. |
[5] |
张银花, 李红, 吴寅. 计算模型在道德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7): 1042-1055. |
[6] |
徐科朋, 杨凌倩, 吴家虹, 薛宏, 张姝玥. CNI模型在道德决策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102-2113. |
[7] |
魏新东, 汪凤炎. 从无我到自我实现: 基于自我发展的智慧历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880-1889. |
[8] |
郭丽月, 严超, 邓赐平. 数学能力的改善:针对工作记忆训练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9): 1576-1589. |
[9] |
李斌, 卫海英, 李爱梅, 李方君, 陈晓曦. 体验性消费与实物性消费的双加工理论模型: 现象、机制及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5): 761-769. |
[10] |
贾磊;祝书荣;张常洁;张庆林. 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的分布式表征及其激活过程——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探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0): 1519-1533. |
[11] |
林加彬;李力红. 自传体推理: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思维加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7): 1160-1168. |
[12] |
赵广平;郭秀艳. 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7): 1122-1128. |
[13] |
刘程浩;徐富明;史燕伟;李燕;张慧. 判断与决策中的基线比例忽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0): 1637-1646. |
[14] |
罗俊龙;张恩涛;岳彩镇;唐晓晨;钟俊;张庆林. 基于双加工理论解释下信念偏差效应的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5): 800-807. |
[15] |
王丽君;徐雷;伍姗姗;谭金凤;陈安涛. 错误后减慢理论模型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3): 418-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