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熠, 张婕, 张火垠, 雷怡, 窦皓然. 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77-493. |
[2] |
侯祥庆, 杨盈, 张倩倩, 杨丽. 自杀风险的评估:基于诊断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94-505. |
[3] |
高白雪, 谢云龙, 罗俊龙, 贺雯. 机器学习在提高非自杀性自伤预测力中的应用:一项系统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506-519. |
[4] |
周爱保, 袁月. 高功能孤独症自我加工的机制与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12-222. |
[5] |
唐苏勤, 彭闻捷, 余茵琪, 符仲芳. 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56-273. |
[6] |
刘豫, 毕丹丹, 赵凯宾, 史怡明, Hanna Y. Adamseged, 晋争. 儿童挑食行为的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305-321. |
[7] |
金乐帆, 张宁. 提升癌症筛查率的行为助推干预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336-350. |
[8] |
温秀娟, 马毓璟, 谭斯祺, 李芸, 刘文华. 身体还是认知努力的损害?抑郁症努力奖赏动机评估及计算模型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07-122. |
[9] |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袁洁莹, 任志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23-135. |
[10] |
吴才智, 贠芸, 肖志华, 周忠英, 童婷, 任志洪. 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067-2090. |
[11] |
周嘉雯, 王明怡. 新冠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基于家庭风险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328-1341. |
[12] |
付春野, 李艾馨, 吕小康, 王崇颖.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164-1178. |
[13] |
孟现鑫, 颜晨, 俞德霖, 高树玲, 傅小兰.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087-1103. |
[14] |
詹紫薇, 王梦梦, 索涛, 蒋艳菊. “一个连续过程”与“三个阶段”: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原因探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6): 928-938. |
[15] |
文思雁, 于旭晨, 金磊, 宫俊如, 张晓函, 孙敬林, 张杉, 吕厚超.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771-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