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运, 杨环瑜, 朱俊, 贾良智. 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191-201. |
[2] |
车强燕, 孙韵琳, 靳佳, 朱春燕, 汪凯, 叶榕, 余凤琼. 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42-363. |
[3] |
张燕, 张俊俊. 经颅磁刺激对视觉感知效应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33-33. |
[4] |
石宏桥, 丁悦, 宋炳辉, 李雅. 融景知觉学习及其特征特异性[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26-126. |
[5] |
周广方, 金花.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个体化脑功能网络组织[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1): 2078-2091. |
[6] |
王鑫麟, 邱晓悦, 翁旭初, 杨平. 工作记忆的神经振荡调控:基于神经振荡夹带现象[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4): 802-816. |
[7] |
陈娟, 何昊, 杨丹丹, 关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2002-2012. |
[8] |
高青林, 周媛. 计算模型视角下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基于信任博弈中投资者的角度[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 178-189. |
[9] |
杨小妍, 李凌, 张俊俊. 基于TMS研究腹侧视觉通路拓扑信息的加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50-50. |
[10] |
乔鸿颖, 李凌, 张俊俊. 基于TMS研究拓扑效应字母的工作记忆[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75-75. |
[11] |
苟瑞娥, 李凌, 金贞兰. 不同注意负荷时额叶眼区对平滑追随眼动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50-150. |
[12] |
王一丹, 何生, 张杰栋. 基于降维分析的人类面孔加工脑区的细分[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61-161. |
[13] |
魏柳青, 张学民. 多目标追踪的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2007-2018. |
[14] |
段凯凯, 董昊铭, 苗丽雯, 苏学权, 相洁, 左西年. 人脑自适应多尺度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9): 1567-1575. |
[15] |
黄飞云, 张立鹏, 王玲. 弱视患者的曲线轮廓整合能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suppl.): 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