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华, 温秀娟, 陈灵, 杨瑞, 胡逸儒.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83-799. |
[2] |
周振友, 孔丽, 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肠道微生物与脑影像和临床表征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856-1869. |
[3] |
陈祥和, 李文秀, 刘波, 殷荣宾. 骨源性因子ucOCN在运动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75-388. |
[4] |
黄观澜, 周晓璐. 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5): 838-848. |
[5] |
秦浩方, 黄蓉, 贾世伟. 反馈相关负波:一种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404-413. |
[6] |
刘昕鹤, 王宁, 王锦琰, 罗非. 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5): 766-777. |
[7] |
邸天琪, 黄昱静, 高军.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母性行为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456-464. |
[8] |
董健宇, 韦文棋, 吴珂, 妮娜, 王粲霏, 付莹, 彭歆. 机器学习在抑郁症领域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66-274. |
[9] |
区健新, 吴寅, 刘金婷, 李红. 计算精神病学:抑郁症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11-127. |
[10] |
蔡玉清, 董书阳, 袁帅, 胡传鹏.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78-190. |
[11] |
刘鹏, 申鸿魁. 对人类不良记忆的修饰:来自记忆再巩固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8): 1417-1426. |
[12] |
陈子晨, 张慧娟, 汪新建, 吕小康. 抑郁症起源的三类理论视角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6): 1041-1053. |
[13] |
霍丽娟, 郑志伟, 李瑾, 李娟. 老年人的脑可塑性:来自认知训练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5): 846-858. |
[14] |
巨兴达, 宋伟, 徐婧. CHRM3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2): 2141-2152. |
[15] |
徐航, 陈焕新, 王玮文. GABA能系统在应激诱发的抑郁症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2): 2075-2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