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熠, 张婕, 张火垠, 雷怡, 窦皓然. 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77-493. |
[2] |
赵立, 白莎. 数媒时代焦虑、抑郁与社会比较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92-106. |
[3] |
雷怡, 梅颖, 王金霞, 袁子昕. 焦虑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神经机制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8): 1221-1232. |
[4] |
施伟廷, 张亚宁, 李兴珊, 林楠. 社会概念表征和整合的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76-286. |
[5] |
潘晗希, 陈泽锋, 许楠, 高在峰. 社会工作记忆的脑机制:来自fMRI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07-107. |
[6] |
石冠峰, 吴玉莹, 庞惠伟, 刘朝辉, 谢智慧. 职场错失焦虑的结构测量、多维效应与形成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8): 1374-1388. |
[7] |
彭玉佳, 王愉茜, 路迪. 基于生物运动的社交焦虑者情绪加工与社会意图理解负向偏差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905-914. |
[8] |
黄钰杰, 赵荣, 克丽比努尔·艾尔肯, 李晶晶, 王俊琪, 潘海萍, 高军.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800-814. |
[9] |
程婕婷, 史梦薇. “凭感觉”的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内容的生理线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443-454. |
[10] |
徐少卿, 刘兴华, 张会平, 李波, 唐信峰, 渠改萍, 鲍玉琴, 赵俊萍, 符仲芳. 正念在考试焦虑干预中的应用:基于NIH阶段模型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2): 2380-2392. |
[11] |
马原啸, 陈旭. 焦虑易感群体焦虑识别与消退中催产素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10-19. |
[12] |
郑银波, 李馨, 黄华东, 李斌, 李爱梅. 死亡提醒对员工绩效的双刃效应:压力交互理论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116-126. |
[13] |
李涛, 李永红, 宋慧, 高冉, 冯菲. 焦虑中的安全行为及其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2067-2077. |
[14] |
陈晓, 谢彬, 彭坚, 聂琦. 职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基于调节匹配理论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7): 1463-1481. |
[15] |
冯攀, 杨可, 冯廷勇. 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65-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