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晓荣, 仇式明, 定险峰, 范炤.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25-438. |
[2] |
侯祥庆, 杨盈, 张倩倩, 杨丽. 自杀风险的评估:基于诊断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3): 494-505. |
[3] |
周琦玮, 李倩, 梁爽. 员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反应研究: 基于压力的理论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594-615. |
[4] |
吴朝毅, 王振.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64-385. |
[5] |
吴才智, 贠芸, 肖志华, 周忠英, 童婷, 任志洪. 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067-2090. |
[6] |
张振铎, 国佳宁, 李豪, 王宏蕾. 挑战还是阻断?平台算法压力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768-1785. |
[7] |
何婷婷, 王一漫, 陈文锋. 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来自联合评估视角的启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1055-1067. |
[8] |
严文华, 沈芝羽, 岳冰洁, 孙启武, 王铭. 治疗性评估的效果和机制及其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0): 1952-1965. |
[9] |
钟越, 车敬上, 刘楠, 安薪如, 李爱梅, 周国林. 压力下一搏:压力如何影响个体风险寻求[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03-1316. |
[10] |
韩雨婷, 肖悦, 刘红云. 问题解决测验中过程数据的特征抽取与能力评估[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93-1409. |
[11] |
张光磊, 黄婷, 殷向洲. 非体面工作者职业污名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703-714. |
[12] |
周晓禹, Dannii Yeung, 王丹君, 郑雯, 彭凯平. 理想情感及其影响的跨文化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414-424. |
[13] |
施李晓云, 朱悦, 段锦云. 从征求到反应:建言行为链中的管理者角色[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 206-215. |
[14] |
赵小红, 童薇, 陈桃林, 吴冬梅, 张蕾, 陈正举, 方晓义, 龚启勇, 唐小蓉. 敬畏的心理模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520-530. |
[15] |
温芳芳, 柯文琳, 佐斌, 戴月娥, 聂思源, 姚奕, 韩施.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测量原理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1936-1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