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子龙, 季琭妍. 多面孔情绪变异性的自动化加工:来自视觉失匹配负波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34-34. |
[2] |
卢和和, 林子涵, 朱莎莎, 蒋柯. 情绪面孔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83-83. |
[3] |
朱丽雅, 莫凡, 张志豪, 赵科, 傅小兰.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88-1697. |
[4] |
彭玉佳, 王愉茜, 路迪. 基于生物运动的社交焦虑者情绪加工与社会意图理解负向偏差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905-914. |
[5] |
刘文华, 温秀娟, 陈灵, 杨瑞, 胡逸儒.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83-799. |
[6] |
方慧, 付辉建, 张慧君. 胜任需要挫败的“双刃剑”效应及干预策略: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1005-1017. |
[7] |
朱传林, 刘电芝, 罗文波. 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639-2649. |
[8] |
秦浩方, 黄蓉, 贾世伟. 反馈相关负波:一种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404-413. |
[9] |
谢莹, 刘昱彤, 陈明亮, 梁安迪. 品牌消费旅程中消费者的认知心理过程——神经营销学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2024-2042. |
[10] |
伍可, 陈杰, 李雯婕, 陈洁佳, 刘雷, 刘翠红. 人声加工的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5): 752-765. |
[11] |
彭嘉熙, 赵鹿鸣, 方鹏, 曹云飞, 苗丹民, 肖玮. 睡眠剥夺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机制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789-1799. |
[12] |
冯柔佳, 毕研玲, 付小丽, 王佳, 李梦珠. 伪装情绪的人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0): 1762-1776. |
[13] |
钟慧, 赵松, 冯成志, 冯文锋. 闪光诱发弹开效应的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28-128. |
[14] |
张坤坤, 张珂烨, 张火垠, 罗文波. 面孔可信度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8): 1394-1403. |
[15] |
高见, 王鹏翀, 李占江. 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3): 522-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