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运, 杨环瑜, 朱俊, 贾良智. 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191-201. |
[2] |
毛江华, 陈文文, 金灿. 虚拟沟通如何影响上下级权力配置?基于身份自构和互构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430-1449. |
[3] |
雷贺雅, 黄文欣,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 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486-498. |
[4] |
汪越, 尚笑, 梁伟松, 韩超, 黄婉怡. 二维图像里空中物体的三维空间知觉:来自倒置效应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43-43. |
[5] |
吴美君, 张琪. 不同SOA下外源性线索引发的主动抑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54-54. |
[6] |
吴小钱, 张溢翀, 邓芷晴, 高洁, 朱福英, 陈娟. 辐辏眼动距离线索在眼动准备阶段对物体大小表征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70-70. |
[7] |
徐宇寒, 张琪. 抑制性线索引导对工作记忆内相应表征的抑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90-90. |
[8] |
余婕, 陈有国. 时空干扰效应: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597-607. |
[9] |
磨然, 方作之, 方建东. 如何建立聊天机器人与用户间的数字治疗联盟:关系线索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669-683. |
[10] |
程婕婷, 史梦薇. “凭感觉”的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内容的生理线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443-454. |
[11] |
蔡华俭, 张明杨, 包寒吴霜, 朱慧珺, 杨紫嫣, 程曦, 黄梓航, 王梓西. 心理学视野下的社会变迁研究: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2): 159-172. |
[12] |
辛聪, 郑远霞, 陈钟奇, 刘国雄. 任务和个体特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后效的影响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0): 1883-1898. |
[13] |
靳菲. 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印象管理与自主感缺失[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785-1793. |
[14] |
万必成, 杨振, 李宏汀, 马舒. “有声有色”的触觉体验:来自多感觉通道整合的线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580-590. |
[15] |
田珈源, 龙彦伶, 杨虹, 吴惠芳, 薛鹏, 蒋重清. 面孔-人格知觉中眼部线索及其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735-2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