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华, 温秀娟, 陈灵, 杨瑞, 胡逸儒. 奖励期待和结果评估的脑电成分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83-799. |
[2] |
刘文彬, 漆正堂, 刘微娜. 不同感觉功能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641-656. |
[3] |
严磊, 原毅仁, 王娟, 张艳红, 杨林川. 社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657-668. |
[4] |
张李斌, 张其文, 王晨旭, 张云运. 社会网络视角下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与欺凌相关行为的共同变化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416-427. |
[5] |
肖婷炜, 董洁, 梁飞, 王福顺, 李洋. 厌恶情绪与自杀行为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87-98. |
[6] |
杜宇飞, 欧阳辉月, 余林. 隔代抚养与老年人抑郁水平:一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1981-1992. |
[7] |
江丹莹, 杨运梅, 李晶.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2004-2019. |
[8] |
蒋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线上模式的构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747-1758. |
[9] |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学前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270-1281. |
[10] |
曹馨允, 童钰, 王福兴, 李卉. 来自屏幕的纽带:视频聊天与儿童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282-1293. |
[11] |
刘笑晗, 陈明隆, 郭静. 机器学习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识别及转归预测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4): 851-862. |
[12] |
陈静, 冉光明, 张琪, 牛湘.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275-290. |
[13] |
陈祥和, 李文秀, 刘波, 殷荣宾. 骨源性因子ucOCN在运动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75-388. |
[14] |
张亚利, 张建根, 李红霞, 姜永志.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系统综述和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650-2665. |
[15] |
王辉, 李广政. 儿童手势及其与学习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9): 1617-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