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袁洁莹, 任志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23-135. |
[2] |
曹呈旭, 七十三,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209-1220. |
[3] |
苏瑞, 王成志, 李昊, 马海林, 苏彦捷. 高原运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800-812. |
[4] |
何美亨, 汝涛涛, 李乐, 李丝雨, 张辰泽, 周国富. 日间光暴露对睡眠的优化效果及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98-1713. |
[5] |
王雪珂, 冯廷勇. “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儿童核心症状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1): 2106-2128. |
[6] |
陈诗婷, 杨文登. 嗅觉影响社会判断与决策的作用与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0): 1899-1911. |
[7] |
严文华, 沈芝羽, 岳冰洁, 孙启武, 王铭. 治疗性评估的效果和机制及其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0): 1952-1965. |
[8] |
靳宇倡, 邓成龙, 吴平, 林茜, 郑佩璇, 安俊秀. Emoji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1062-1077. |
[9] |
李芸, 汝涛涛, 李丝雨, 陈涵宇, 谢舒雅, 周国富. 环境光照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89-405. |
[10] |
柳武妹, 马增光, 叶富荣. 营销领域中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6): 1015-1028. |
[11] |
倪渊, 李翠. 内隐创业领导与多层次积极追随力的互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5): 711-730. |
[12] |
郑方, 孙秀丽, 郝喜玲. 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双向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06-219. |
[13] |
曹华, 杨玲, 何圆圆, 苏红婷, 张建勋, 张炀. 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4): 666-675. |
[14] |
孙岩, 房林, 王亭予, 崔丽.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抑制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8): 1450-1464. |
[15] |
邢璐, 孙健敏, 尹奎, 王震. “过犹不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4): 719-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