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奇, 张庆翔, 张笑笑, 高超. 规则变型推理对远迁移问题解决的促进[J]. 心理学报, 2023, 55(1): 117-128. |
[2] |
魏新东, 汪凤炎. 自我-朋友冲突情境下智慧推理的文化差异及其机制[J]. 心理学报, 2021, 53(11): 1244-1259. |
[3] |
马利军, 马云霄, 何晓清, 刘海涛, 张静宇. 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在谐音型歇后语理解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9, 51(12): 1306-1317. |
[4] |
孙鑫, 黎坚, 符植煜. 利用游戏log-file预测学生推理能力和数学成绩——机器学习的应用[J]. 心理学报, 2018, 50(7): 761-770. |
[5] |
刘雁伶, 曾晓青, 左玲, 黄乐辉, 陈水平, 胡竹菁. 证词自信度和自主探索综合影响 5岁儿童的因果推理[J]. 心理学报, 2018, 50(5): 494-503. |
[6] |
刘雁伶, 陈军, 沈友田, 胡竹菁. 频率树类型和提问方式 对因果强度估计模式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8, 50(4): 400-412. |
[7] |
王志丹, 周爱保, 张荣华, 卜梦瑾, 李玉雯, 王海静, WilliamsonRebecca. 学前儿童基于物体重量归纳推理的发展:中美跨文化比较[J]. 心理学报, 2018, 50(12): 1381-1389. |
[8] |
李美佳, 庄丹琪, 彭华茂. 基于问题解决式的类比推理的老化:表面相似性和结构相似性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8, 50(11): 1282-1291. |
[9] |
江荣焕, 李晓东. 比例推理的过度使用及其认知机制: 一项发展性的负启动研究[J]. 心理学报, 2017, 49(6): 745-758. |
[10] |
吴鹏, 范晶, 刘华山. 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 ——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17, 49(12): 1559-1569. |
[11] |
李婧; 陈安涛;陈杰;龙长权. 词语型类别属性归纳中分类与属性推理过程的时间特征[J]. 心理学报, 2016, 48(11): 1410-1422. |
[12] |
陈洁彬;鲁忠义. 路径转弯对语篇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5, 47(2): 176-189. |
[13] |
刘志雅;郑琛. 信息量和明显度对规则可获得性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5, 47(12): 1445-1453. |
[14] |
王瑞明;林哲婷;刘志雅. 部分呈现条件下类别分类学习中的信息表征机制[J]. 心理学报, 2014, 46(8): 1052-1061. |
[15] |
吴鹏;刘华山. 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学报, 2014, 46(8): 1192-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