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月, 谢瑞波, 王振梁, 阮世芳, 伍新春. 小学低年级汉语儿童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学报, 2022, 54(8): 905-916. |
[2] |
石如彬, 谢久书, 杨梦情, 王瑞明. 语言和情境对具体概念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2, 54(6): 583-594. |
[3] |
周雨汐, 刘宇颢, 张清芳. 图词间隔时间影响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的机制:图词干扰范式研究[J]. 心理学报, 2022, 54(5): 453-465. |
[4] |
罗文波, 齐正阳.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J]. 心理学报, 2022, 54(2): 111-121. |
[5] |
黄健, 杨子瑜, 洪丹萍, 刘喜琴, 王穗苹. 中心词和非中心词在句法启动的词汇增强效应中存在不同的机制[J]. 心理学报, 2022, 54(11): 1354-1365. |
[6] |
陈茗静, 王永胜, 赵冰洁, 李馨, 白学军. 中文文本熟悉性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2, 54(10): 1151-1166. |
[7] |
孙天义, 郝晓晓, 何安明, 王财玉, 许远理, 郭春彦, 周蔚. 神经重用假说的汉语情绪词汇加工证据[J]. 心理学报, 2021, 53(9): 933-943. |
[8] |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J]. 心理学报, 2021, 53(9): 1003-1017. |
[9] |
张瑞, 王振华, 王小娟, 杨剑峰. 汉字识别中亚词汇语音和语义信息在N170上的神经适应[J]. 心理学报, 2021, 53(8): 807-820. |
[10] |
孟迎芳, 董月晴, 陈荃. 概念内隐记忆中的注意促进效应[J]. 心理学报, 2021, 53(5): 469-480. |
[11] |
杨伟文, 李超平. 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基于情绪-认知加工系统与文化情境的元分析[J]. 心理学报, 2021, 53(5): 527-554. |
[12] |
张清芳, 钱宗愉, 朱雪冰.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J]. 心理学报, 2021, 53(1): 1-14. |
[13] |
张琪, 邓娜丽, 姜秀敏, 李卫君. 自我相关性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J]. 心理学报, 2020, 52(8): 946-957. |
[14] |
黄发杰, 孟迎芳, 严颖. 提取干扰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5): 572-583. |
[15] |
张清芳, 王雪娇.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的音韵编码单元:内隐启动范式的ERP研究[J]. 心理学报, 2020, 52(4): 414-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