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越, 车敬上, 刘楠, 安薪如, 李爱梅, 周国林. 压力下一搏:压力如何影响个体风险寻求[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03-1316. |
[2] |
韩雨婷, 肖悦, 刘红云. 问题解决测验中过程数据的特征抽取与能力评估[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93-1409. |
[3] |
刘笑晗, 陈明隆, 郭静. 机器学习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识别及转归预测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4): 851-862. |
[4] |
张光磊, 黄婷, 殷向洲. 非体面工作者职业污名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703-714. |
[5] |
周晓禹, Dannii Yeung, 王丹君, 郑雯, 彭凯平. 理想情感及其影响的跨文化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414-424. |
[6] |
郭静, 刘笑晗, 黄宁. 基于长尾效应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转归机制及干预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0): 2154-2163. |
[7] |
张萦倩, 赵光义, 韩雨薇, 张静怡, 曹成琦, 王力, 张昆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 98-114. |
[8] |
施李晓云, 朱悦, 段锦云. 从征求到反应:建言行为链中的管理者角色[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 206-215. |
[9] |
白玉, 杨海波.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眼动研究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4): 737-746. |
[10] |
赵小红, 童薇, 陈桃林, 吴冬梅, 张蕾, 陈正举, 方晓义, 龚启勇, 唐小蓉. 敬畏的心理模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520-530. |
[11] |
温芳芳, 柯文琳, 佐斌, 戴月娥, 聂思源, 姚奕, 韩施.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测量原理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1936-1947. |
[12] |
刘慧晨, 陈坚. 婴儿的痛觉[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0): 1723-1732. |
[13] |
明志君, 陈祉妍. 心理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干预与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12. |
[14] |
李泰安, 张禹, 李杰. 多目标追踪在各类人群评价与训练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9): 1585-1595. |
[15] |
刘春燕, 陈功香.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焦虑:发生机制、评估与治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0): 1713-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