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呈旭, 七十三,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209-1220. |
[2] |
王甦菁, 王俨, 李婧婷, 东子朝, 张建行, 刘烨. 微表情面部肌电跨模态分析及标注算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 1-13. |
[3] |
梁晨曦, 陈中廷, 陈静. 一种基于持续运动追踪快速评估人眼色觉的新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69-69. |
[4] |
李婧婷, 东子朝, 刘烨, 王甦菁, 庄东哲. 基于人类注意机制的微表情检测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0): 2143-2153. |
[5] |
王甦菁, 邹博超, 刘瑞, 李振, 赵国朕, 刘烨, 傅小兰. 隐藏情绪分析与识别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9): 1426-1436. |
[6] |
梁静, 阮倩男, 李贺, 马梦晴, 颜文靖. 认知负荷取向下基于记忆-反应冲突的欺骗检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0): 1619-1630. |
[7] |
李福全, 潘阳. 基于svm和霍夫变换的车道线检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00-100. |
[8] |
何岭, 李孟津, 郭冰冰, 孟明. 训练方式和训练时长对追踪能力、特征检测及视觉意识控制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42-142. |
[9] |
何丽萍, 申寻兵, 陈振彩, 卓芮芮, 李科定, 刘振南. 老年人的微表情识别与欺骗检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55-155. |
[10] |
刘振南, 申寻兵, 杨何晨, 何丽萍, 李科定, 卓芮芮. 微表情识别与欺骗检测能力的跨文化比较[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57-157. |
[11] |
施霖. 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适应水平与颜色对比度检测阈值的相关性[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suppl.): 24-24. |
[12] |
范伟, 杨博, 刘娟, 傅小兰. 自我欺骗: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8): 1349-1359. |
[13] |
潘逸沁, 骆方. 社会称许性反应的测量与控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664-1674. |
[14] |
范伟; 钟毅平; 傅小兰. 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7): 997-1008. |
[15] |
朱艳丽;席思思;吴艳红. 自传体叙事中的自我欺骗:个体的自我认同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2): 1917-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