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匡仪, 黄元娜, 马家涛, 尹述飞. 时空框架效应的理论与应用探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416-1429. |
[2] |
曹呈旭, 七十三,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7): 1209-1220. |
[3] |
侯佳雯, 刘凤军, 孟陆. 独处及其在营销领域的表现与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677-688. |
[4] |
雷贺雅, 黄文欣,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 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3): 486-498. |
[5] |
陈寿勇, 李静. 环境物质主义的发生机制及条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2109-2123. |
[6] |
陈必忠, 孙晓军. 中国内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1999~2020[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1968-1980. |
[7] |
曾昭携, 白洁, 郭永玉, 张跃, 顾玉婷. 越富有越不支持再分配?——社会阶层与再分配偏向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36-1349. |
[8] |
陈雨濛, 张亚利, 俞国良. 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991-1004. |
[9] |
靳宇倡, 邓成龙, 吴平, 林茜, 郑佩璇, 安俊秀. Emoji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1062-1077. |
[10] |
李豫苏, 张锟, 毕研玲, 张宝山.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其解析——基于文化不匹配理论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0): 2338-2355. |
[11] |
武丽丽, 程刚, 张大均. 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8): 1358-1370. |
[12] |
衡书鹏, 赵换方, 范翠英, 周宗奎. 视频游戏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5): 810-823. |
[13] |
衡书鹏, 赵换方, 孙丽君, 周宗奎. 虚拟销售代理的拟人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5): 884-904. |
[14] |
殷继兴, 胡传鹏. 神经科学偏见效应:可重复性及其心理机制的探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1988-1995. |
[15] |
孙岩, 房林, 王亭予, 崔丽.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抑制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8): 1450-1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