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成美霞, 匡子翌, 冷晓雪, 张洋, 王福兴.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5): 769-782. |
[2] |
韩雨婷, 肖悦, 刘红云. 问题解决测验中过程数据的特征抽取与能力评估[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93-1409. |
[3] |
刘耀辉, 徐慧颖, 陈琦鹏, 詹沛达. 基于过程数据的问题解决能力测量及数据分析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522-535. |
[4] |
周星辰, 贺雯. 元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切入点及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1): 2473-2486. |
[5] |
王正雨, 胡金生. 睡眠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基于记忆重组的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7): 1251-1263. |
[6] |
张紫琦, 贺则宇, 罗文波, 伍海燕. 元认知中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604-611. |
[7] |
欧阳明昆, 蔡笑, 张清芳. 认知还是元认知:口语产生中舌尖效应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2052-2063. |
[8] |
卢剑;肖子伦;冯廷勇. 元认知:态度与说服研究的新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5): 866-877. |
[9] |
袁媛;沈汪兵;施春华;刘畅;刘取芝;刘昌. 顿悟体验的心理与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9): 1329-1338. |
[10] |
杨文静;靳玉乐;陈群林;孙江洲;童丹丹;李亚丹;邱江;张庆林. 科学发明中原型启发的创造性思维成分及其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8): 1139-1146. |
[11] |
柴晓运;田永果;龚少英;刘影. 元认知视角下的强迫症的特征、模型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 97-103. |
[12] |
陈彦君;石伟;应虎. 能力的自我评价偏差:邓宁-克鲁格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2): 2204-2213. |
[13] |
刘伟方;司继伟;王玉璇. 认知策略选择的元认知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9): 1328-1338. |
[14] |
陈哲;王瑞明;莫雷. 儿童问题解决中的类比迁移[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1): 65-70. |
[15] |
罗劲;张秀玲. 从困境到超越:顿悟的脑机制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4): 484-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