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晓慧, 刘红云. 密集追踪研究中测验信度的估计:多层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4): 700-714. |
[2] |
郑远霞, 刘国雄, 辛聪, 程黎. 以貌取人:儿童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300-317. |
[3] |
骆南峰, 李统鉴, 陈雯, 张慧君, 刘俊池, 沈子维. 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 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1): 1882-1897. |
[4] |
陆晓伟, 郭治斌, 程雨, 沈洁, 贵文君, 张林. 老年人面孔信任评价的积极效应及其发生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8): 1496-1503. |
[5] |
温忠麟, 陈虹熹, 方杰, 叶宝娟, 蔡保贞. 新世纪20年国内测验信度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682-1691. |
[6] |
朱宁奕, 江宁, 刘艳. 员工被上司信任感的形成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7): 1448-1462. |
[7] |
齐玥, 秦邵天, 王可昕, 陈文锋. 面孔可信度评价调节:经验迁移假说的提出与验证[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4): 715-722. |
[8] |
温芳芳, 柯文琳, 佐斌, 戴月娥, 聂思源, 姚奕, 韩施.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测量原理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1936-1947. |
[9] |
杨玲, 刘文鑫, 张炀, 张建勋, 牛禄霖. 物质成瘾领域延迟折扣研究中的外部效度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 140-149. |
[10] |
朱海腾. 多层次研究的数据聚合适当性检验:文献评价与关键问题试解[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8): 1392-1408. |
[11] |
张坤坤, 张珂烨, 张火垠, 罗文波. 面孔可信度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8): 1394-1403. |
[12] |
卫旭华, 张亮花. 单题项测量:质疑、回应及建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7): 1194-1204. |
[13] |
朱海腾, 李川云. 共同方法变异是“致命瘟疫”吗?——论争、新知与应对[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4): 587-599. |
[14] |
张倩, 陈林林, 杨群. 审判决策过程中的面孔特征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4): 698-709. |
[15] |
李明英, 吴惠宁, 蒯曙光, 张畅芯. 虚拟现实技术在执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6): 93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