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修欣, 申怡凡. 何以应对道德自我威胁?道德记忆偏差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7): 1604-1611. |
[2] |
寇东晓, 顾文涛. 定向遗忘的编码加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9): 1599-1606. |
[3] |
关旭旭, 王红波. 抑制引起的遗忘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4): 665-676. |
[4] |
刘啸莳, 曹中平, 李丹. 自传体记忆的开端:最早记忆的诱发与评估[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713-1725. |
[5] |
赵丽波, 张悦, 于祎雯, 邓丽芳. 提取引起的遗忘的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738-1748. |
[6] |
白鹭;毛伟宾;李治亚. 社会性记忆的新领域: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5): 707-715. |
[7] |
周爱保;王志丹.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4): 537-544. |
[8] |
杨文静;张庆林;伍泽莲;贾磊.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6): 871-877. |
[9] |
伍泽莲;何媛媛;李红.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 ——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3): 639-644. |
[10] |
慕德芳;宋耀武;陈英和. 提取诱发遗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6): 855-861. |
[11] |
李会杰;陈楚侨. 注意捕获的另一扇窗户——无意视盲[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4): 577-586. |
[12] |
郑希耕;李勇辉;隋南. 成瘾药物心理依赖及复发的脑机制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4): 522-531. |
[13] |
孟玮,廖素群,肖鹏,李东风. 鸟类神经系统的长时程增强[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3): 333-340. |
[14] |
张志杰;黄希庭. 自传记忆的出现及早期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1999, 7(2): 64-69. |
[15] |
翁旭初;匡培梓;陈双双. γ─氨基丁酸能系统与记忆:行为药理学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 1996, 4(2): 19-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