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芸, 汝涛涛, 李丝雨, 陈涵宇, 谢舒雅, 周国富. 环境光照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389-405. |
[2] |
柳武妹, 马增光, 叶富荣. 营销领域中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6): 1015-1028. |
[3] |
倪渊, 李翠. 内隐创业领导与多层次积极追随力的互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5): 711-730. |
[4] |
郑方, 孙秀丽, 郝喜玲. 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双向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06-219. |
[5] |
曹华, 杨玲, 何圆圆, 苏红婷, 张建勋, 张炀. 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4): 666-675. |
[6] |
邢璐, 孙健敏, 尹奎, 王震. “过犹不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4): 719-730. |
[7] |
孟珠, 闫国利. 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作用机制: 干扰基于内容还是过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2): 262-269. |
[8] |
段文杰, 卜禾. 积极心理干预是“新瓶装旧酒”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0): 1831-1843. |
[9] |
陈斌斌, 赵语, 韩雯, 王逸辰, 吴嘉雯, 岳新宇, 吴英挺. 手足之情:同胞关系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2): 2168-2178. |
[10] |
王勍;俞国良. 群体认同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调节变量与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8): 1300-1308. |
[11] |
伍姗姗;谭金凤;王丽君;陈安涛.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影响因素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4): 626-636. |
[12] |
于海涛;杨金花;张雁军;金盛华. 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理论依据、实践需要与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0): 1824-1832. |
[13] |
闵宝权;周爱红;张亚旭.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中的范畴特异性语义记忆损伤[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10): 1453-1459. |
[14] |
高记;马红宇 . 组织中的政治技能及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4): 598-605. |
[15] |
水仁德,丁海杰,沈模卫. 阈下语义启动的任务分离研究模式及其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1): 2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