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自主安全动机与安全绩效的多水平模型
    蒋丽, 张意如, 李锋
    2019, 27 (7):  1141-115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141
    摘要 ( 1400 )   HTML ( 26 )  
    PDF(673KB) ( 1739 )  

    自主安全动机对安全绩效的积极作用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但自主动机与安全绩效多水平的作用机制还未得到深入研究。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与多水平动机过程, 个体与团队自主安全动机通过安全目标, 进而影响安全绩效; 在安全工作情境中通过对自主支持、工作重塑的干预促进自主安全动机。研究拟结合认知测量和问卷测量, 通过纵向研究、实验、准实验研究等方法探讨上述问题。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拓展自我决定理论与安全绩效的研究; 另一方面为安全管理实践, 尤其是安全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对高风险企业安全绩效的改善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
    刘艳, 邹希, 舒心
    2019, 27 (7):  1153-1166.  doi: 10.3724/SP.J.1042.2019.01153
    摘要 ( 1800 )   HTML ( 45 )  
    PDF(852KB) ( 2121 )  

    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员工对组织的高认同感。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然而关于组织认同对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并不一致。规范冲突模型为深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视角。根据此模型, 员工组织认同通过不满现状和遵守现状两个相反的路径对创新行为产生促进和抑制的双重影响; 员工规范冲突感知是引发不满现状和遵守现状产生的重要条件; 领导创新期待与创新支持在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何以授予:目标理论视角下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
    李朋波, 孙雨晴, 雷铭
    2019, 27 (7):  1167-1182.  doi: 10.3724/SP.J.1042.2019.01167
    摘要 ( 1122 )   HTML ( 28 )  
    PDF(796KB) ( 1469 )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1993至2016年医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辛素飞, 姜文源, 辛自强
    2019, 27 (7):  1183-1193.  doi: 10.3724/SP.J.1042.2019.01183
    摘要 ( 1336 )   HTML ( 40 )  
    PDF(860KB) ( 2004 )  

    为考察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趋势, 运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1993至2016年间181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报告(被试为129613名医学生)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除恐怖因子外, SCL-90其余8个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 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2)当年和5年前的2个社会指标(卫生总费用和注册医师数)与SCL-90的8个因子均值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3)与男生相比, 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但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趋势要比非新生更明显和全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单题项测量:质疑、回应及建议
    卫旭华, 张亮花
    2019, 27 (7):  1194-1204.  doi: 10.3724/SP.J.1042.2019.01194
    摘要 ( 2031 )   HTML ( 69 )  
    PDF(668KB) ( 1764 )  

    研究者关于单题项测量的争论已久。支持者认为单题项测量具有时间和效率上的优势, 而反对者则认为单题项测量的信效度均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回顾, 归纳了单题项测量的优缺点, 剖析了以往研究对单题项测量的种种质疑并逐一进行回应。通过系统梳理, 发现单题项测量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水平, 且多题项测量的效标关联效度并没有显著优于单题项测量。最后, 指出了单题项测量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尽管多题项测量仍是当前研究界的主流测量方法, 但未来研究者应当更加客观地看待单题项测量。学界应当充分理解单题项测量潜在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从而使单题项测量在管理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脑机制
    李萍, 张明明, 李帅霞, 张火垠, 罗文波
    2019, 27 (7):  1205-1214.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05
    摘要 ( 1900 )   HTML ( 36 )  
    PDF(573KB) ( 2197 )  

    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情绪识别往往依赖于不同通道间的信息整合(如, 面孔、声音)。本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在早期知觉阶段即产生交互作用, 且初级感知觉皮层负责两者信息的编码; 而在晚期决策阶段, 杏仁核、颞叶等高级脑区完成对情绪信息内容的认知评估整合; 此外, 神经振荡活动在多个频段上的功能耦合促进了跨通道情绪信息整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两者整合是否与情绪冲突有关, 以及不一致的情绪信息在整合中是否有优势, 探明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如何促进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的神经动力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选择反应的学习迁移效应:从个人情境到社会情境
    徐胜, 田蜜, 罗天瑞, 赛李阳
    2019, 27 (7):  1215-1223.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15
    摘要 ( 1152 )   HTML ( 36 )  
    PDF(607KB) ( 1346 )  

    先前习得的空间不相容联结可以减少、消除甚至反转Simon效应, 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迁移效应。研究者已经在个人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发现一些影响学习迁移效应的因素, 并提出短时记忆联结解释、自下而上的启动机制和反应对立策略等相关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澄清刺激-反应迁移的双向性以及学习迁移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发展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情绪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李莹, 张灿, 王悦
    2019, 27 (7):  1224-1231.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24
    摘要 ( 1832 )   HTML ( 58 )  
    PDF(608KB) ( 2014 )  

    道德隐喻的加工, 实质上是从始源域的身体感知觉经验映射到目标域, 表征抽象道德概念的过程。新近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揭示道德隐喻加工的神经机制, 进而探讨情绪因素在道德隐喻映射中的作用。道德隐喻映射机制是在具体道德情境中身体感知经验与情绪体验、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应拓展道德隐喻映射的维度和方向, 在社会交互环境中丰富和完善研究范式, 提高生态效度和跨文化效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发展特点及作用机制
    陈晓岩, 王异芳, 赵佳音, 孟琦
    2019, 27 (7):  1232-1237.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32
    摘要 ( 2480 )   HTML ( 63 )  
    PDF(519KB) ( 1793 )  

    幻想(Fantasy)是指向未来, 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且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现实(Reality)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或者与我们生活法则相一致的事物或现象。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有利于在保护儿童想象力的同时, 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国内外研究发现, 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受外部(实验材料的情感色彩、人物和主题类型)和内部(个体情绪感知强度、经验)因素的影响; 语言、元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神经等可能是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探索各种作用机制在儿童年龄与区分幻想和现实能力之间可能的调节效应, 以及儿童混淆幻想和现实的认知神经。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既保护儿童想象力又确保其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他人重叠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訾红岩, 何嘉梅
    2019, 27 (7):  1238-1247.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38
    摘要 ( 1977 )   HTML ( 70 )  
    PDF(562KB) ( 2040 )  

    在总结自我-他人重叠概念的提出历程、测量方法、结构, 以及常用改变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辨析自我-他人重叠与关系自我、自我扩张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异同, 明晰了自我-他人重叠的本质特点。自我-他人重叠是强调自己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的关系自我, 是个体在自我扩张动机的驱使下, 将他人的资源、观点和特质纳入自我的结果。未来可以借鉴关系自我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自我-他人重叠的神经机制, 还可以深入探讨过高的自我-他人重叠对亲密关系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行为
    黄勖喆, 褚晓伟, 刘庆奇, 周宗奎, 范翠英
    2019, 27 (7):  1248-1257.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48
    摘要 ( 3988 )   HTML ( 228 )  
    PDF(639KB) ( 4598 )  

    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是指“目击网络欺负事件的个体”。旁观者目击欺负后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影响旁观者行为的因素有旁观者的个人特质(冲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旁观者的心理因素(同理心、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受欺负个体的自我表露程度和生态环境中的关系等。旁观者效应、道德脱离和旁观者干预模型可以对旁观者目击网络欺负事件后的反应进行解释。未来可以从具身认知、脑神经机制、跨文化和网络环境塑造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
    龚艳萍, 陈卓, 谢菊兰, 谢笑春
    2019, 27 (7):  1258-1267.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58
    摘要 ( 3729 )   HTML ( 131 )  
    PDF(558KB) ( 4456 )  

    手机冷落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只顾低头玩手机, 而无暇顾及(冷落)身边人或事物的行为,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发生机制, 从边界创建视角考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因素, 揭示手机冷落行为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双向影响, 明晰手机冷落行为对行为发出者的影响以及基于非人际感知视角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作用机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阶层信号及其对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影响
    郭容, 傅鑫媛
    2019, 27 (7):  1268-1274.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68
    摘要 ( 1560 )   HTML ( 65 )  
    PDF(586KB) ( 1796 )  

    社会阶层信号是指个体据以感知和判断他人社会阶层的一切线索, 人们通过加工这些微妙的线索便能判断出他人的社会阶层, 而他人的社会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在人际水平的社会互动行为。以穿着打扮、面部特征和说话特点为例, 说明社会阶层信号对个体判断他人阶层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交换、社会公平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动机视角归纳了社会阶层信号对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不同影响。针对社会阶层信号本身, 将来有必要探讨社会阶层信号功能弱化的问题; 由于社会阶层信号与社会阶层这一概念的相关度较高, 未来研究有必要阐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鉴于目前少有研究考察第三方的社会阶层信号如何影响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问题, 探索互动中第三方社会阶层信号的影响及其机制将会是对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推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助推目标实现:时间标记的动力效应
    赵晓颖, 李爱梅, 王海侠
    2019, 27 (7):  1275-1293.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75
    摘要 ( 1420 )   HTML ( 58 )  
    PDF(614KB) ( 1654 )  

    时间标记是指日常生活中所有突出的独特性事件。个体在经历当下的时间标记或期待未来的时间标记时, 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得到提高, 并表现出更多的目标相关行为, 即时间标记具有一种动力效应。时间标记可能增加了个体对不同时间自我之间的分离感, 继而通过自我效能感、保持一致的自我形象、损失规避及缩小差距等心理过程提高追求目标的动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时间标记在动力效应中的角色定位及动力效应的持续时间、探究时间标记动力效应的普适性、检验可能的心理机制并在实践领域开展时间标记助推行为决策的应用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弈论视角下的超扫描多人互动任务新模型
    卑力添, 蒋柯, 李先春, 熊哲宏
    2019, 27 (7):  1284-1296.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84
    摘要 ( 1263 )   HTML ( 36 )  
    PDF(685KB) ( 1344 )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解释
    彭坚, 侯楠, 庞宇
    2019, 27 (7):  1297-1306.  doi: 10.3724/SP.J.1042.2019.01297
    摘要 ( 5034 )   HTML ( 171 )  
    PDF(693KB) ( 2899 )  

    员工绿色行为决定了组织环保成效, 是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员工绿色行为是指员工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减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环境可持续的行为。首先, 介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概念、结构; 其次,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情感事件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了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 最后, 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界定、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均衡视角、动态视角)三大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消费情境下消费者为什么会言行不一?
    戚海峰, 于辉, 向伟林, 孙韵益, 徐昌皓
    2019, 27 (7):  1307-1319.  doi: 10.3724/SP.J.1042.2019.01307
    摘要 ( 1832 )   HTML ( 87 )  
    PDF(731KB) ( 2412 )  

    绿色消费情境下的态度-行为差异表现为个体对绿色产品所持态度与实际购买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趋势之一的今天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绿色消费行为中态度-行为差异的基本解释机制,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个体心理层面的实证研究, 并将营销与社会规范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进行整合。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测量方法、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机性因素、学习与信任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素食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刘潇肖, 田启瑞, 曾雅丽
    2019, 27 (7):  1320-1330.  doi: 10.3724/SP.J.1042.2019.01320
    摘要 ( 2496 )   HTML ( 78 )  
    PDF(623KB) ( 2801 )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以及动物保护的关注, 素食主义日渐兴起。国内外对素食的心理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个体选择素食的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情感、动机、认同感等方面, 素食行为受到个体差异、刻板印象、宏观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社会文化对素食行为的影响、中国文化情境下对素与素食的社会表征、素食的具身认知效应以及素食亚文化的动态形成过程, 以期引导对个体健康与环境有益的饮食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