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
    杨丽珠;杜文轩;沈悦
    2011, 19 (9):  1249-1258. 
    摘要 ( 1338 )   PDF(190KB) ( 2655 )  
    综合认知模型(Integrative Cognitive Model, ICM)整合多个相关理论, 探讨在敌意情境下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反应性攻击行为出现差异的内部认知机制, 构建了敌意解释、反思注意和努力控制三个核心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于操控等特点, 对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仍缺乏囊括更多因素的综合实证研究支持, 以及有关的神经生理研究和心理干预探索, 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记忆活动中情绪调节的效果和认知神经机制
    张钦;王岩;罗峥;陈静
    2011, 19 (9):  1259-1266. 
    摘要 ( 1210 )   PDF(228KB) ( 2490 )  
    情绪对记忆的促进作用, 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 情绪对记忆的损害作用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情绪诱导的记忆损害的条件和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和解释。并且, 在证实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之后, 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 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控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呢?虽然已有的情绪调节研究对一些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抑制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考察了情绪调节对情绪事件记忆的影响。但是, 关于情绪调节是否可以有效地调整情绪唤醒对中性项目记忆的影响, 目前只有少量的研究。对情绪调节影响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还所知甚少。因此, 本项目拟综合使用行为测量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在考察情绪唤醒对记忆的损害效应的条件和机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抑制和忽视等情绪调节策略调控记忆中的情绪效应的有效性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将会有助于对情绪、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的理解, 并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活动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阅读能力个体差异的遗传基础—— 双生子研究的元分析
    王淞;李荆广;刘嘉
    2011, 19 (9):  1267-1280. 
    摘要 ( 1134 )   PDF(259KB) ( 1481 )  
    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来源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之一。文章通过对80个阅读双生子研究的元分析发现:(1)遗传对阅读及其加工过程、基本认知技能具有中等强度影响; (2)不同阅读加工成分既受到共同遗传因素的作用, 又同时受到特异遗传因素的影响。(3)阅读与一般认知能力、数学能力在遗传上存在中等强度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了双生子研究对探索阅读的遗传机制具有分子遗传学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章还提出了如提升行为表型的测查质量等对未来研究的具体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图画口语命名中的语义效应
    朱雪冰;张清芳
    2011, 19 (9):  1281-1292. 
    摘要 ( 895 )   PDF(234KB) ( 1414 )  
    图画口语命名包括了概念准备、词条选择、音韵编码和发音等加工阶段, 是口语产生研究中经典的实验任务。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两类言语产生的基础理论, 然后介绍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的语义抑制效应与语义促进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语义效应的各种因素, 并重点介绍了竞争说、动态词汇网络假说、反应一致说、语义选择说以及反应排除说。最后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符号理论及其研究范式
    谢久书;张常青;王瑞明;陆直
    2011, 19 (9):  1293-1305. 
    摘要 ( 1272 )   PDF(193KB) ( 3019 )  
    知觉符号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范式、在各个领域对该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以往的研究发现, 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语言表征、概念获得、具身情绪、推理过程、社会认知和知觉符号发展等科学问题。本文对此领域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 特别是以实验范式发展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知觉符号理论的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表征的思考。最后, 对知觉符号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绝对音高信息加工的脑机制
    侯建成;董奇
    2011, 19 (9):  1306-1312. 
    摘要 ( 1114 )   PDF(214KB) ( 1986 )  
    音乐绝对音高(absolute pitch, AP)一直是音乐心理学者感兴趣的问题。AP能力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能力。ERP研究表明具有AP能力的群体只需较少的认知资源进行音高加工, 同时不同AP能力的加工机制也不同; 功能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大脑左侧额叶背侧后部和左侧颞叶平面对AP加工发挥重要作用; 脑结构研究发现AP群体的某些脑区皮层厚度低于没有绝对音高能力(Non-AP)群体, 这可能与AP特殊的加工机制有关。AP能力形成需要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 其相互作用的脑机制需结合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面孔识别的脑机制
    关丽丽;齐铭铭;张庆林;杨娟
    2011, 19 (9):  1313-1318. 
    摘要 ( 988 )   PDF(122KB) ( 1725 )  
    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参照加工的一种研究范式, 反映了人们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自我面孔识别的脑区定位涉及前额叶、脑岛、扣带回、颞叶和顶叶等脑区的协同作用, 其认知加工有三个阶段:低水平的感觉处理阶段, 对自我参照的面孔信息的处理阶段和身份辨别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该在时程上区分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过程, 并且结合脑区定位结果, 明确自我面孔识别的各加工阶段及认知成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脑还是右脑?—— 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述评
    程蕾;陈煦海;黄希庭
    2011, 19 (9):  1319-1327. 
    摘要 ( 996 )   PDF(305KB) ( 2316 )  
    自我觉知是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 自我认知加工的任务都激发了自我觉知, 因此, 其复杂性导致脑机制研究存在很多的争议。对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多从认知神经精神医学和涉及自我觉知任务的脑成像的角度进行, 很多研究发现自我觉知更多地激活了右脑, 针对具体的任务而激活不同脑区;但复杂的、高水平的自我觉知任务往往涉及内部言语加工, 需要左脑的加入。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皮质中线结构对自我觉知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有关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可望从自我觉知的性质、所涉及的具体任务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方面有所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策略选择的元认知因素
    刘伟方;司继伟;王玉璇
    2011, 19 (9):  1328-1338. 
    摘要 ( 1025 )   PDF(171KB) ( 2028 )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 并在随后的30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 涌现出了不少新的相关研究。基于近10年的国内外研究, 从学习与记忆、问题解决、策略干预三个方面就当今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基于梳理, 认为元认知在高水平调节、基本记忆策略与策略干预、深层次运作机制及创新研究技术手段方面尚需突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效价和唤醒——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述评
    邹吉林;张小聪;张环;于靓;周仁来
    2011, 19 (9):  1339-1346. 
    摘要 ( 1782 )   PDF(205KB) ( 7296 )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高动机强度的情绪窄化(narrow)认知加工而低动机强度的情绪扩展(broaden)认知加工。该理论超越了先前对效价和唤醒两大情绪维度的二分法, 证明了情绪的动机维度对注意、记忆等认知加工产生扩展和窄化效应, 深化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设理论, 有助于深入理解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未来研究应建立动机维度的操作性定义, 并进一步发展出诱发不同动机维度情绪的标准化刺激材料或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理性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齐铭铭;张庆林;关丽丽;杨娟
    2011, 19 (9):  1347-1354. 
    摘要 ( 906 )   PDF(254KB) ( 1712 )  
    急性心理性应激源分别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axis)诱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唾液皮质醇被认为是检测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HPA轴反应的稳定指标。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及其变式作为应激源, 以HPA轴的反应作为应激指标, 影响个体在急性心理性应激情境中发生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环境和应激频率三大方面, 未来应加强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纵向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
    孔繁昌;张妍;陈红;石明丽;Todd Jackson;高笑
    2011, 19 (9):  1355-1362. 
    摘要 ( 1244 )   PDF(222KB) ( 1825 )  
    限制饮食是为了控制体重, 长期严格地控制进食的倾向。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非限制性饮食者,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尤其是高能量或高美味食物线索存在认知偏向。这种偏向是基于一定的脑神经基础的如前额叶背内侧, 小脑等区域。未来研究应设置严格的筛选标准, 运用视觉odd-one-out和学习-再认实验范式, 重视认知神经机制的探讨, 开展中国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认知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模型的系统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场所中员工创新的内驱力: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杨晶照;杨东涛;赵顺娣;姜林娣
    2011, 19 (9):  1363-1370. 
    摘要 ( 1491 )   PDF(268KB) ( 4031 )  
    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具体运用后,发展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创造成功的信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随着员工创新在组织创新中地位提升, 研究者发现, 对创新成功所抱有的信念是支撑员工将创新行为实施到底的重要内在力量,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开始向组织领域拓展。文章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领导支持、工作的复杂度等;提炼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说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无论是作为员工创新心理的一个维度, 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创新机制中起中介或者调节作用, 均与员工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 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我相似面孔的亲缘选择与配偶选择行为
    庄锦英;张金美;应娟娟
    2011, 19 (9):  1371-1377. 
    摘要 ( 1017 )   PDF(192KB) ( 2091 )  
    根据广义适合度理论, 自我相似面孔与亲缘选择和配偶选择行为密切相关。自我相似面孔可以促进个体的亲缘利他行为, 影响配偶选择行为。来自“夫妻相”、“性印刻”的描述性研究数据支持自我相似面孔与配偶选择偏好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自实验研究的数据, 结论尚不统一。有些证实自我相似面孔可以引发配偶选择偏好, 有些却不支持这一结论。最近的研究从内隐及外显认知上分离择偶过程中对自我相似面孔的偏好:认为偏好是内隐的, 一旦上升到意识层面便会消失。另有研究从性选择策略上对自我相似面孔偏好的原因进行解读。对自我相似面孔偏好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未来研究可借助fMRI等工具从认知过程及神经机制上对自我相似面孔偏好的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杀性恐怖主义的心理学述评
    石伟;贾凤翔
    2011, 19 (9):  1378-1386. 
    摘要 ( 1780 )   PDF(422KB) ( 2461 )  
    自杀性恐怖主义是指为了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散播恐怖气氛, 而自愿采取与选定目标同归于尽的方式残害无辜, 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任务的成功, 从而达到某种宗教、政治或社会目的。自杀性恐怖分子并没有单一的心理侧写, 其动机也很复杂。他们可能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目的而进行自杀性恐怖袭击, 也可能是基于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选择。意义追寻模型是将有关自杀性恐怖分子动机的理论和观点连接起来, 形成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综合模型。自杀性恐怖主义的性别差异不大, 只是女性可能想要争取性别平等, 也更可能受个人原因的驱使。由于自杀性恐怖分子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很难搜集, 所以得出的可能只是推测性的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运用更多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
    庄春萍;张建新
    2011, 19 (9):  1387-1396. 
    摘要 ( 2965 )   PDF(165KB) ( 6608 )  
    Proshansky提出的“地方认同” (place identity, 1978)一词, 是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对居住环境的自我认同, 用于理解和测量“人-地关系”。已有研究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地方感”及“地方依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 并在个体、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均发现了影响地方认同的因素。未来的研究将采用社会认知的实验技术、以及纵向研究设计方法等, 一方面探讨地方认同的内在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则利用此概念探索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夏测验在西方近10年的最新发展
    孔德生;蔡丽;刘辉;金璐璐;李术红;张琳琳
    2011, 19 (9):  1397-1404. 
    摘要 ( 919 )   PDF(204KB) ( 1836 )  
    近10年来, 罗夏综合系统不断发展, 新增了XA%与WDA%、知觉−思维指数PTI、GHR:PHR等多个指标, 修改了8个群变量, 删除了精神分裂SCZI指标。这些新调整虽然不是本质性的, 但使得罗夏综合系统内容更加完善, 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更加精确化和标准化, 成为西方不可或缺的心理测验工具。尽管罗夏综合系统不断发展, 但仍然存在着操作过于复杂、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罗夏综合系统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投射测验, 与其它客观测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测量体系, 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