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靖渊, 于晓, 张婧漪, 卢骊霏, 杨智辉.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潜在类别转变[J]. 心理学报, 2024, 56(3): 295-310. |
[2] |
赵立, 郑怡, 赵均榜, 张芮, 方方, 傅根跃, 李康. 人工智能方法在探究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及其关键预测因子中的应用[J]. 心理学报, 2024, 56(2): 239-254. |
[3] |
陈沛琪, 张银玲, 胡馨木, 王静, 买晓琴. 10~12岁儿童社会价值取向对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8): 1255-1269. |
[4] |
王文超, 原昊, 伍新春.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J]. 心理学报, 2022, 54(12): 1503-1516. |
[5] |
曾欣然, 汪玥, 丁俊浩, 周晖. 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群体害怕与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19, 51(8): 935-944. |
[6] |
张秀敏, 杨莉萍. 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质性探索[J]. 心理学报, 2018, 50(1): 115-129. |
[7] |
周翠敏;陶沙;刘红云;王翠翠;齐雪;董奇;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全国项目组. 学校心理环境对小学4~6年级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及条件[J]. 心理学报, 2016, 48(2): 185-198. |
[8] |
吴继霞,黄希庭. 诚信结构初探[J]. 心理学报, 2012, 44(3): 354-368. |
[9] |
宋广文,何文广,孔伟. 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1, 43(11): 1283-1292. |
[10] |
林洪新,张奇. 小学生代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J]. 心理学报, 2007, 39(2): 257-266. |
[11] |
张奇,林洪新. 四则混合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J]. 心理学报, 2005, 37(06): 784-790. |
[12] |
张积家,刘丽虹,曾丹. 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J]. 心理学报, 2005, 37(03): 341-350. |
[13] |
仲理峰,时勘. 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 心理学报, 2004, 36(01): 110-115. |
[14] |
陈俊,张积家. 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反应倾向[J]. 心理学报, 2003, 35(03): 370-378. |
[15] |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 心理学报, 2002, 34(03): 8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