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心理科学进展 ›› 2023, Vol. 31 ›› Issue (suppl.): 54-54.

• 视觉认知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SOA下外源性线索引发的主动抑制机制

吴美君a, 张琪a   

  1. a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中国,363000
  • 出版日期:2023-08-26 发布日期:2023-09-08

  • Online:2023-08-26 Published:2023-09-08

摘要: 目的:我们需要从丰富的视觉刺激中选取目标,同时避免显著的无关刺激的干扰。已有研究发现,使用内源性线索(中心线索提示)提前提示干扰物位置,被试可以自上而下主动抑制干扰物。目前较少有研究对外源性线索(外周线索提示)能否引起对干扰物自上而下的主动抑制进行探究。所以本研究采用额外单例范式,探究外源性线索是否能引起对干扰物自上而下的主动抑制。
方法:采用2(线索和刺激间隔时间:150ms、550ms)ⅹ3(提示有效性:有效提示(70%)、无提示(10%)、无效提示(20%))的被试内设计。被试要做搜索任务,刺激屏中会包含一个显著干扰物。在有线索条件下,刺激屏呈现前会先呈现线索屏,显著干扰物有70%的概率会出现在线索提示位置。线索消失一段时间后呈现刺激屏,被试需要忽略显著干扰物并对目标形状中点的位置做按键反应,同时记录被试的脑电数据。
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在线索屏呈现后,提示线索引发了显著的N2pc,随后出现显著的PD,说明线索会首先捕获注意,并随后产生抑制。刺激屏呈现后,在150ms条件下,三种条件都引发了显著的PD,且有效提示条件PD大于无提示条件和无效提示条件,同时持续时间更长;在550ms条件下,三种条件都引发了显著的PD,但有效提示条件PD小于无提示条件和无效提示条件。
结论:综上,外源线索引发了自上而下的主动抑制。在线索与刺激间隔时间较短的条件下,有效的外源线索引发了更强且持续时间更长的主动抑制。线索与刺激间隔时间较长的条件下,有效外源线索引发的主动抑制相比于其他条件更小。这一结果与内源性线索类似,可预测的干扰物会减少对干扰物的特定加工过程。这一结果为对空间位置提示的显著干扰物抑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主动抑制, PD, 外源性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