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庆, 李亚琴. 不确定是坏的么?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特点及其解释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338-349. |
[2] |
张李斌, 张其文, 王晨旭, 张云运. 社会网络视角下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与欺凌相关行为的共同变化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416-427. |
[3] |
张明霞, 李雨欣, 李瑾, 刘勋. 内外动机对青少年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1-9. |
[4] |
陈必忠, 孙晓军. 中国内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1999~2020[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9): 1968-1980. |
[5] |
李东, 吴琦, 闫向博, 崔倩, 蒋重清. 第一印象中面孔-人格知觉和语音-人格知觉的异同[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684-692. |
[6] |
陈静, 冉光明, 张琪, 牛湘.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275-290. |
[7] |
骆紫薇, 吴毓婷. 福至心灵: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464-474. |
[8] |
李黎飞, 卫旭华, 程德俊. 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 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681-2695. |
[9] |
田珈源, 龙彦伶, 杨虹, 吴惠芳, 薛鹏, 蒋重清. 面孔-人格知觉中眼部线索及其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735-2745. |
[10] |
张玮玮, 朱莉琪.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8): 1462-1471. |
[11] |
张雯, 胡娜, 丁雪辰, 李俊一. 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的关联:一项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7): 1179-1194. |
[12] |
柴晓运, 林丹华. 化危为机:青少年学校转折期的过渡[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5): 864-874. |
[13] |
尹奎, 赵景, 周静, 聂琦. “大五”人格剖面: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0): 1866-1877. |
[14] |
刘依冉, 郝喜玲, 李晓依. 连续创业情境下自恋人格与关键创业行为变化机理[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7): 1083-1092. |
[15] |
何清华, 李丹丹. 中国儿童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发展与脑发育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381-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