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鸿飞, 崔鑫忠, 唐晓雨. 听觉信号的频率同步性对双眼竞争中知觉转换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20-20. |
[2] |
刘明远, 吴晓刚, 王爱君, 张明. 物体空间频率对基本知觉大小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3-13. |
[3] |
张仕佳, 莫雷, 莫测. 视觉系统的度量衡:空间频率通道[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23-23. |
[4] |
潘家冰, 张清芳. 言语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跨语言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76-1687. |
[5] |
王春地, 王大辉. 振动触觉频率信息的工作记忆容量及存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7): 1141-1148. |
[6] |
李雨桐, 隋雪. 词汇共现频率视角下语义联想效应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 112-122. |
[7] |
贺则宇, 张紫琦, 李可轩, 何蔚祺. 空间频率影响恐惧面孔表情加工的神经通路[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579-587. |
[8] |
江勇, 何生, 张杰栋. 空间注意振荡的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59-159. |
[9] |
胡传鹏, 孔祥祯, Eric-Jan Wagenmakers, Alexander Ly, 彭凯平.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6): 951-965. |
[10] |
王孟成, 邓俏文, 毕向阳. 潜变量建模的贝叶斯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682-1695. |
[11] |
张阳;李艾苏;张少杰;张明. 微眼动的识别技术[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 29-36. |
[12] |
吴虹远; 潘静. 光流信息帮助识别模糊场景[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Suppl.): 25-. |
[13] |
仲晓波. 关于假设检验的争议:问题的澄清与解决[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0): 1670-1676. |
[14] |
张立荣;管益杰;王詠. 简单暴露效应的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6): 932-937. |
[15] |
郝美玲,舒华. 儿童口语词汇获得年龄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5): 523-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