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汉字阅读的语义神经回路及其与语音回路的协作机制
    杨剑峰, 党敏, 张瑞, 王小娟
    2018, 26 (3):  381-39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381
    摘要 ( 2090 )   PDF(906KB) ( 2594 )  
     从神经网络的角度研究词汇阅读的大脑神经机制, 需要揭示语义和语音神经回路的动态协作机制, 而语义加工神经回路是探讨该问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利用汉字表义的独特性, 以形旁语义作用的神经机制为切入点, 计划开展的4个fMRI实验拟探讨汉字阅读的语义神经回路及其与语音回路的动态协作机制。实验1利用多参数相关分析技术, 识别与汉字语义和语音属性相关的功能脑区; 实验2和实验3集中考察形旁语义加工的大脑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形旁语义作用的实质, 揭示汉字阅读中语义加工的神经回路; 实验4通过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考察在刺激驱动和任务调节下, 阅读相关脑区联结模式的动态变化, 阐明语义和语音神经回路的相互协作机制。研究结果将从跨语言的角度, 阐明阅读神经网络的内部动态机制, 为联结主义理论提供神经生理方面的直接证据; 并为基于脑科学的教育教学和阅读障碍矫治等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习得
    苏怡
    2018, 26 (3):  391-399.  doi: 10.3724/SP.J.1042.2018.00391
    摘要 ( 1549 )   PDF(418KB) ( 1650 )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对语言的习得程度是决定ASD儿童早期科学干预效果和最终预后水平的关键。以往ASD儿童语言研究多局限于英语ASD儿童, 较少有研究探讨不同语种ASD儿童语言习得的普遍机制。本研究拟结合汉语独特的语法属性, 通过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眼动实验考察2~5岁ASD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理解程度, 通过共同注意游戏评估ASD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 同时分析ASD儿童语言环境中相关语法结构的输入频率。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学龄前ASD儿童的语法习得, 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的深层机制, 包括探索人类特有的语言机能对包括ASD儿童语言习得在内的人类语言习得的作用, 同时考察社会交流障碍与语言环境对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焦点视角员工追随选择分化: 前因与后果的影响机制
    许 晟
    2018, 26 (3):  400-41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00
    摘要 ( 1315 )   PDF(570KB) ( 1777 )  
     追随行为是组织员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 能动地与领导力和组织情境交互作用的多态行为。经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 目前对这类多形态员工行为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此, 从调节焦点理论视角, 展开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前因及对后果差异影响机制的研究, 首先是基于两种不同调节焦点的员工追随行为的内涵结构与测量研究; 然后, 揭示影响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三层面前因机制, 即领导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组织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员工组织公平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个体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检验员工不同调节焦点追随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差异作用效应。以期推动追随理论更加契合组织实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
    滕静, 沈汪兵, 郝宁
    2018, 26 (3):  411-422.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11
    摘要 ( 3323 )   PDF(446KB) ( 4017 )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
    丁小斌, 康铁君, 赵鑫, 付军军
    2018, 26 (3):  423-432.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23
    摘要 ( 1825 )   PDF(396KB) ( 2185 )  
     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识别的敏感线索。与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相似, P1成分对恐惧、愤怒等负性躯体表情更加敏感, 反映了对躯体威胁信息快速且无意识的加工。情绪躯体和面孔还有着类似的构型加工, 表现为二者都能诱发颞枕区视觉皮层相似的N170成分, 但涉及的神经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在构型编码加工中, 面部表情的N170与顶中正成分(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 VPP)较躯体表情的N170、VPP更加明显。在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的后期加工阶段, 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 EPN)反映了面孔和躯体视觉编码的注意指向加工, 随后出现的P3与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代表了顶额皮层对复杂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躯体表情还存在与外纹状皮层躯体区相关的N190成分, 其对躯体的情绪和动作信息敏感。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动作对情绪知觉的影响、动态面孔−躯体情绪的加工机制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amma神经振荡和信息整合加工
    钱浩悦, 黄逸慧, 高湘萍
    2018, 26 (3):  433-441.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33
    摘要 ( 1273 )   PDF(816KB) ( 1507 )  
      Gamma神经振荡是一种基础神经活动。它的特性使其与“信息整合加工”产生了潜在联系。已有研究显示, 自下而上的跨通道信息整合与感觉皮层的Gamma振荡同步化有关; 单通道自上而下的信息整合与高级皮层的Gamma振荡增强有关。现有的“神经耦合理论”和“匹配利用模型”分别描述了Gamma振荡如何在“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的信息整合中发挥作用。Gamma振荡虽与整合加工密切相关, 但作为指标需谨慎。对于Gamma振荡在复杂情景整合加工中的作用仍待探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催产素对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岳童, 黄希庭, 刘光远
    2018, 26 (3):  442-453.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42
    摘要 ( 2393 )   PDF(508KB) ( 2526 )  
     催产素是一种亲社会激素, 对人类的共情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情绪识别率, 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关注, 并弱化自身的个体忧伤水平等。从作用机制上来看, 催产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具身模仿能力, 弱化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及调节情感表征过程来影响人类的共情反应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催产素对不同类型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催产素影响共情反应的性别差异问题, 并积极将催产素应用于共情缺陷的临床干预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基于动物模型的结果与思考
    李钻, 陈伟海
    2018, 26 (3):  454-466.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54
    摘要 ( 1702 )   PDF(447KB) ( 2213 )  
     母爱行为是一种具有强烈动机和规律性的本能行为, 主要表现为产仔的雌性对幼崽的一系列关爱和保护。母爱行为对子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现有研究表明母爱行为不仅影响子代焦虑、抑郁、恐惧、冲动控制等情感及认知、学习能力, 还与子代成年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并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虽然关于母爱行为对后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十分详尽具体的阐述。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阐述了母爱行为对后代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并且就当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对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记忆偏好:基于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
    白栩嘉, 陈 旭
    2018, 26 (3):  467-47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67
    摘要 ( 2227 )   PDF(287KB) ( 3364 )  
     记忆作为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了近年依恋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回顾以往研究发现,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记忆偏好有所不同, 且结果并非总是连续一致的。基于依恋相关的社会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 同时结合依恋的系统功能模型, 可以总结出图式化加工与策略性加工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 以解释此前研究中的分歧。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两种加工方式的机制方面的问题, 增加对焦虑型个体记忆偏好的考察, 以及关注两种加工方式在改善不安全依恋状态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者面孔加工中眼部注视不足, 是回避还是忽视?
    荆伟, 刘仔琴
    2018, 26 (3):  476-487.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76
    摘要 ( 1000 )   PDF(364KB) ( 1548 )  
     临床行为观察发现,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简称ASD)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较少注视他人眼部。近年的眼动研究发现, ASD个体面孔加工中的眼部注视不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 与脑电技术相结合的眼动研究进一步发现ASD个体的面孔认知加工障碍与眼部注视不足存在关联。该障碍的潜在认知神经机制可能既源于原生性的杏仁核激活异常, 也源于次生性的社会脑发展异常。然而, ASD个体的杏仁核是过度激活主动回避眼部还是激活不足被动忽视眼部尚无定论。今后研究者应横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研究层次, 同时搜集眼动与神经生理数据, 开展横向比较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主观认知障碍?
    张馨月, 余 林
    2018, 26 (3):  488-49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88
    摘要 ( 1879 )   PDF(395KB) ( 2215 )  
     主观认知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 SCI)是指个体有认知障碍主诉, 但不存在认知障碍或病理方面的客观证据, 近年来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仅是因为其症状本身较为常见,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SCI的患者相比无SCI患AD的概率更大, 极有可能是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更早阶段。但目前学界就该症状的预测效果存在极大分歧。本文对主观认知障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 主要包括其概念与测量, 脑变化与生物标志物, 与MCI和AD的关系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觉共情干预在舞蹈动作治疗中的应用
    阎博, 樊富珉, 喻丰
    2018, 26 (3):  496-502.  doi: 10.3724/SP.J.1042.2018.00496
    摘要 ( 1029 )   PDF(417KB) ( 1130 )  
     共情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常见的干预方式。舞动治疗中的共情主要以动作呈现, 称为动觉共情。动觉共情的干预方法在舞动治疗的临床实务中运用较为广泛, 但是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比较缺乏。动觉共情的主要干预方法包括镜像(mirroring)、见证(witnessing)和无领导者舞蹈(leaderless dance)等。国外研究者认为, 动觉共情的干预有利于增强个体的共情能力, 并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动觉共情产生效果的原因。其中, 研究者们对镜像技术的关注最多, 主要从镜像神经元的角度去阐述镜像干预技术得以产生疗效的原因。从动觉共情整体研究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包括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能够有效直接测量动觉共情的工具仍有待开发, 以及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解剖及其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吴才智, 谌 燕, 孙启武, 于丽霞, 江光荣
    2018, 26 (3):  503-517.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03
    摘要 ( 2518 )   PDF(512KB) ( 2613 )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 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 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 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是自杀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心理解剖的研究过程, 为该方法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另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心理解剖研究得到的自杀的危险因素, 帮助更加详细地了解心理解剖在自杀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解剖的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同时有必要应用心理解剖进一步探索自杀的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
    林弋琪, 王希, 彭凯平, 倪士光
    2018, 26 (3):  518-526.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18
    摘要 ( 2750 )   PDF(572KB) ( 3479 )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研究部分, 但传统干预心理疗法有其局限性。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文章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 归纳总结了其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最新应用,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过程中技术、实验方法和人的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未来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致力于研究更透彻的生理机制、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以及实现系统普适化和定制化的双向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
    柴唤友, 牛更枫, 褚晓伟, 魏 祺, 宋玉红, 孙晓军
    2018, 26 (3):  527-537.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27
    摘要 ( 5821 )   PDF(443KB) ( 8009 )  
     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错失恐惧受人格特质、心理需要、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使用、心理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且在其他变量对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影响因素和后效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人父母者更幸福?
    徐华春, 崔碧颖, 张文婷
    2018, 26 (3):  538-548.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38
    摘要 ( 2449 )   PDF(475KB) ( 3295 )  
     生育−幸福的关系是一个影响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重要话题。目前, 它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涉及到人性需要、心理发展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对此, 全世界大众中存在一些广泛的素人理论与信念, 心理学家则基于不同理论阐述了生育的心理功能以及生育−幸福的关系。已有的实证研究仍以人口学调查为主, 结论却不尽一致。复杂调节变量的影响, 研究者对幸福的不同界定与测量以及社会的变迁都可能导致生育−幸福关系的复杂性。未来研究者应在人性哲学的探讨、充分考虑群体异质性的深入调查、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问题上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方面作出更多工作, 并为国家有关政策的改革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的政治倾向及其变化机制
    李文岐, 张梦圆, 寇彧
    2018, 26 (3):  549-559.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49
    摘要 ( 2861 )   PDF(476KB) ( 1406 )  
     政治倾向是个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定位, 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政治倾向使个体在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个体的政治倾向相对稳定, 但也会受威胁的影响而变化。动机性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威胁使所有人都变得更加保守,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威胁使个体更坚信自己原有的文化世界观, 使原有政治倾向更加明显。本文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指出两种理论分歧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外部威胁与内部威胁的不同。内部威胁可加强人们原有的政治倾向, 外部威胁可使人们更趋向保守。未来研究应在内外部威胁影响政治倾向变化的机制、政治倾向的本土化研究以及促进不同政治倾向个体间的和谐关系上做出努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物理秩序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路红, 张心园, 韦文琦, 刘毅
    2018, 26 (3):  560-57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560
    摘要 ( 1290 )   PDF(424KB) ( 3520 )  
     物理秩序是人类对周围事物有序性的整体感知, 空间物理秩序是其中一类, 是指事物与该空间(二维或三维)内其他物体的位置根据一定模式或规律决定。空间物理秩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对刻板印象及个体决策的影响, 还包括对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行为以及其它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了空间物理秩序对人类认知及行为影响的理论, 并对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未来应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验证并丰富物理秩序对认知与行为影响的理论, 扩展影响后果的研究范围, 从而拓宽其在实务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