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心理科学进展 ›› 2023, Vol. 31 ›› Issue (suppl.): 32-32.

• 视觉知觉 • 上一篇    下一篇

有意和无意想象促进视觉感知能力的提升

段苏娜a,b#, 杨雨晨b,c#, 赵冰蕾b   

  1. a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中国,200030;
    b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中国,200030;
    c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中国,200241
  • 出版日期:2023-08-26 发布日期:2023-09-08

  • Online:2023-08-26 Published:2023-09-08

摘要: 目的:本研究考察无意和有意想象如何影响视觉感知能力,且想象时间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1采用了3(想象类型:无意想象0.5s vs.有意想象0.5s vs.有意想象6s)×2(想象与感知一致性:一致vs.不一致)混合实验设计。招募被试66名,随机分配到不同想象类型组中,其中9名被试(无意想象0.5s组:2名;有意想象0.5s组:4名;有意想象6s组:3名)因实验任务正确率低于75%被排除。每组被试均会进行一项感知判断任务和一项前序想象下的感知判断任务。感知任务中,屏幕上会连续呈现两个光栅,第一个光栅为45度或135度,第二个光栅相较于第一个发生了微小角度的旋转。被试任务是判断第二个光栅相较于第一个的旋转方向(顺时针vs.逆时针)。有前序想象的任务中,被试首先会听到一个提示音(低音或高音,分别对应45°或135°光栅),被试需要根据提示音在脑海中构建相应视觉表征,再进行感知判断任务。在无意想象0.5s组中,通过控制提示音有效率诱导被试进行无意想象;在有意想象0.5s和6s组中,被试将被告知听觉提示音与光栅方向对应关系,指导被试进行有意想象并在脑海中分别维持0.5s和6s。为进一步探索视觉表征在有意vs.无意想象中的作用,实验2招募了一名有心盲症(无视觉想象能力)的被试,进行了以上感知(无前序想象)和三种想象-感知实验。
结果:实验1结果显示在无意想象0.5s组和有意想象6s组中,想象和感知刺激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被试可以辨别的角度的差别阈限都显著低于被试本身的基线水平,但有意想象0.5s组中并未发现想象后角度差别阈限的降低。实验2结果显示心盲症患者想象后感知判断任务的正确率和角度差别阈限只和有意想象6s组有分离,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被试,角度差别阈限显著高于正常被试。与无意想象0.5s和有意想象0.5s组未发生分离。
结论:无意和有意想象都可以促进视觉感知能力提升,且不存在想象内容特异性;在有意想象中,想象时间对视觉感知具有影响。有意想象对视觉感知的影响通过视觉表征,而无意想象存在其他形式的表征。

关键词: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视觉感知, 差别阈限, 心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