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霞, 潘之禾. 动态序列情境对面部表情知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1): 1-10. |
[2] |
朱丽雅, 莫凡, 张志豪, 赵科, 傅小兰.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88-1697. |
[3] |
谢志鹏, 赵晶, 汪涛. 消费者一定偏爱“笑脸”吗?产品外观中的表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8): 1256-1272. |
[4] |
丁小斌, 刘建邑, 王亚鹏, 康铁君, 党宸. 情绪变化的自动化加工:来自EMMN的启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85-97. |
[5] |
张倩, 陈林林, 杨群. 审判决策过程中的面孔特征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4): 698-709. |
[6] |
丁小斌, 康铁君, 赵鑫, 付军军. 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3): 423-432. |
[7] |
邱方晖;罗跃嘉;贾世伟. 面部表情的类别知觉及其个体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6): 946-958. |
[8] |
徐展;李灿举.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情绪观与知觉观的争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2): 259-268. |
[9] |
侠牧;李雪榴;叶春; 李红.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0): 1556-1563. |
[10] |
刘宏艳;胡治国. 社交焦虑者的面部表情加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1): 1927-1938. |
[11] |
雷婕;丁亚平. 面部表情:一些争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0): 1749-1754. |
[12] |
韦程耀;赵冬梅. 面部表情的跨文化表达与识别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10): 1614-1622. |
[13] |
杨昭宁;侯书伟. 基于候选人面孔的特质推理与投票决策[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7): 1047-1053. |
[14] |
张秋颖;陈建文;于全磊;辛鹏. 情绪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2): 209-216. |
[15] |
莫书亮;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对情绪的面部表情加工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2): 266-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