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晓娜, 张跃, 郭永玉. 突发事件中民众责任归因的心理需求与应对[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6): 1327-1335. |
[2] |
骆紫薇, 吴毓婷. 福至心灵: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464-474. |
[3] |
颜爱民, 李亚丽, 谢菊兰, 李莹. 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化反应:基于归因理论的阐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6): 1004-1014. |
[4] |
李晓晨, 常若松, 马锦飞.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综合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4): 748-760. |
[5] |
严瑜, 李彤.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受害者向实施者反转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7): 1307-1318. |
[6] |
王艳芝, 姚唐, 卢宏亮. 结伴购物情境下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发生机理[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1): 1915-1927. |
[7] |
严瑜;何亚男. 领导对建言反应的动机感知作用机制:基于归因理论的阐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9): 1457-1466. |
[8] |
李占星;朱莉琪.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发展与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6): 990-999. |
[9] |
吴海艳;王玲;喻承甫;梁勤;杨曹芬;刘欣. 道歉:对冒犯事件的关系补救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4): 711-720. |
[10] |
肖雪珍;王爱平. 重复知盲效应的理论之争及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2): 182-191. |
[11] |
上官芳芳;张兴利. 儿童抑郁认知易感性的发展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6): 1095-1103. |
[12] |
任俊;彭年强;罗劲. 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4): 571-580. |
[13] |
姚琦;乐国安;赖凯声;张涔;薛婷. 信任修复:研究现状及挑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6): 902-909. |
[14] |
郭婧;吕厚超;黄希庭;陈小静. 自我服务偏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7): 1054-1060. |
[15] |
张旭锦. 知觉流畅性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4): 639-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