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晨明, 屈奕帆, 郭晓凌, 陈增祥. 人工智能服务对消费者道德行为的双刃剑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5, 33(2): 236-255. |
[2] |
施伟廷, 张亚宁, 李兴珊, 林楠. 社会概念表征和整合的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2): 276-286. |
[3] |
卢和和, 林子涵, 朱莎莎, 蒋柯. 情绪面孔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83-83. |
[4] |
潘晗希, 陈泽锋, 许楠, 高在峰. 社会工作记忆的脑机制:来自fMRI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07-107. |
[5] |
程婕婷, 史梦薇. “凭感觉”的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内容的生理线索[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3): 443-454. |
[6] |
肖承丽, 隋雨檠, 肖苏衡, 周仁来. 空间交互研究新视角: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5): 796-805. |
[7] |
温芳芳, 柯文琳, 佐斌, 戴月娥, 聂思源, 姚奕, 韩施.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测量原理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1): 1936-1947. |
[8] |
那宇亭, 赵宇雯, 关丽丽. 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基于fMRI研究的ALE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0): 1783-1795. |
[9] |
温芳芳, 佐斌, 马书瀚, 谢志杰. 面孔识别的自我群体偏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7): 1164-1171. |
[10] |
陈丝璐, 张光磊, 刘文兴. 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跨层次作用机制:基于社会情境与社会认知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800-1813. |
[11] |
周爱保, 谢珮, 崔嘉薇. 视听整合任务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对声音识别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3-3. |
[12] |
胡冰洁, 严璘璘, 夏文玲. 群体地位对面孔识别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38-38. |
[13] |
王亚飞, 罗健亮, 杨糠, 黄飞云, 王玲. 多面孔识别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suppl.): 112-112. |
[14] |
黄勖喆, 褚晓伟, 刘庆奇, 周宗奎, 范翠英. 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7): 1248-1257. |
[15] |
王弘钰, 崔智淞, 邹纯龙, 于佳利, 赵迪. 忠诚还是叛逆?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员工越轨创新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6): 975-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