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诸彦含, 陈国良, 徐俊英. 组织中的正念:基于认知的动态衍生过程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510-522. |
[2] |
陈丝璐, 张光磊, 刘文兴. 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跨层次作用机制:基于社会情境与社会认知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800-1813. |
[3] |
李文岐, 张梦圆, 寇彧. 个体的政治倾向及其变化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3): 549-559. |
[4] |
庞焯月, 席居哲, 左志宏. 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的研究热点 ——基于美国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7): 1182-1196. |
[5] |
王铭;江光荣.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检验[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5): 753-764. |
[6] |
李阳;白新文. 善心点亮创造力:内部动机和亲社会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2): 175-181. |
[7] |
吴梦;白新文. 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及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11): 1889-1898. |
[8] |
刘寅;陈正根;张雨青;张宁.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民族差异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10): 1511-1517. |
[9] |
吴坎坎;张雨青;Peter Tianzhi Chen. 灾后民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事件冲击量表(IES)的发展和应用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3): 495-498. |
[10] |
孙晓敏;薛刚. 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1): 106-113. |
[11] |
李亦菲;朱新明. 一种通用的口语报告编码方案[J]. 心理科学进展, 1998, 6(4): 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