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骆紫薇, 吴毓婷. 福至心灵: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2): 464-474. |
[2] |
朱传林, 刘电芝, 罗文波. 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2): 2639-2649. |
[3] |
包寒吴霜, 蔡华俭. 姓名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际影响:证据和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6): 1067-1085. |
[4] |
钱柳, 汝涛涛, 罗雪, 牛佳兴, 马永骏, 周国富. 睡眠限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9): 1493-1507. |
[5] |
贾成龙, 孙莉, 冯伯乐, 秦金亮. 依恋启动及其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9): 1539-1550. |
[6] |
贾成龙, 刘廷廷, 孙莉, 秦金亮. 个体依恋特征的二重性:特质性依恋与状态性依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626-637. |
[7] |
赵鹤宾, 夏勉, 曹奔, 江光荣. 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5): 843-857. |
[8] |
饶婷婷, 喻丰, 周爱钦, 许丽颖, 杨沈龙. 宗教启动会使人更加道德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5): 926-936. |
[9] |
马原啸, 陈旭. 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的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1967-1979. |
[10] |
潘彦谷, 肖遥, 胡俞, 刘广增, 李知洋. 安全依恋对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2077-2083. |
[11] |
陆静怡, 尚雪松. 为他人做决策:多维度心理机制与决策体验[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9): 1545-1552. |
[12] |
叶晓燕, 张得龙, 常松, 刘鸣. 视觉表象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7): 1186-1192. |
[13] |
李斌, 卫海英, 李爱梅, 李方君, 陈晓曦. 体验性消费与实物性消费的双加工理论模型: 现象、机制及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5): 761-769. |
[14] |
叶晓燕, 张得龙, 倪冰, 董霁月, 蔡红杰. 基于心理旋转范式探讨视觉表象的个体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suppl.): 37-37. |
[15] |
买热巴·买买提, 吴艳红. 聚合文化视角下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7): 1229-1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