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心理科学进展 ›› 2016, Vol. 24 ›› Issue (Suppl.): 46-.

• 研究前沿 • 上一篇    下一篇

使用对比敏感度评估角膜塑形术后视功能恢复水平

王小娟; 闫芳芳; 彭海林; 黄昌兵   

  1. 中国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 徐州市中山北路19号, 中国, 22100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 中国, 100101
  • 出版日期:2016-12-31 发布日期:2016-12-31

  • Online:2016-12-31 Published:2016-12-31

摘要:

目的:角膜塑形术是屈光矫正的可选择性方法之一。应用硬性透气性材料, 采用反转几何设计的硬镜暂时性的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在角膜塑形的过程中, 角膜中央曲率逐渐变平, 裸眼视力相应提高。而临床常用的视力表检测在评价角膜塑形后视功能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使用多噪音水平对比敏感度检测方法探索评估角膜塑形术过程中视功能恢复水平。
方法:使用快速对比敏感度(quick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qCSF)和外部噪音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对接受角膜塑形术的近视患者进行视功能的测量。外部噪音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白噪声, μ=0 and σ∈[0 .08 0.24]), 频率范围从0.5到8周/度。测量分为4次, 首先在塑形前分别戴框架眼镜矫正的状态和裸眼状态进行2次的塑形眼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测量;其次在塑形后一周和一个月左右分别重复对塑形眼进行测量。
结果:接受角膜塑形术患者裸眼视力在一周逐渐恢复, 并在一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框架眼镜矫正水平;不同噪音水平下的对比敏感度恢复与视力并不同步, 恢复程度相对缓慢, 而且在不同频率水平上可能存在差异。大部分患者在一个月左右的恢复程度未达到术前戴镜矫正正常的水平。
结论:角膜塑形术后一个月左右, 尽管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但是不同噪音水平下的对比敏感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损。结果提示, 仅用视力评估角膜塑形后视功能恢复是不够的。对比敏感度测量可能是角膜塑形术后一种有效的视功能评估方式。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对比敏感度, 外部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