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4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张积家;王娟;肖二平;和秀梅
    2013, 45 (8):  825-839.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25
    摘要 ( 1104 )   PDF(590KB) ( 2871 )  
    English Version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 采用自由分类法, 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 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 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 又存在差异。两个民族都看重“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 但摩梭人还区分“照顾者/被照顾者”, 汉族人还考虑“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 (2)摩梭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母系文化的特征, 重视舅舅和外甥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汉文化的特征, 重视媳妇和孙辈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亲属概念具有核心特征与情境依赖特征。文化和情境通过概念特征的激活和分类标准的采择影响对亲属词的分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本中“神秘人物”对记叙文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
    乔佳佳;莫雷;王雨函;田一甲;张婷;吴小文
    2013, 45 (8):  840-848.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40
    摘要 ( 790 )   PDF(265KB) ( 1643 )  
    English Version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探测词再认技术, 探讨文本中出现的身份信息不明确的人物(神秘人物)对读者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1对Love, McKoon和Gerrig(2010)实验中的探测信息的位置进行调整, 探测词不与神秘人物出现在同一句中, 两者间隔一句填充句, 以探讨神秘人物的信息是否在工作记忆中形成了阅读焦点, 从而对后续阅读过程产生影响。实验2进一步探讨将神秘人物出现句推进长时记忆后, 神秘人物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 还是已被推进了长时记忆, 但是保持易感性更容易得到恢复。实验结果表明:(1)神秘人物出现后, 在随后的阅读中会在工作记忆中维持较高的关注度, 影响对后续材料的加工过程; (2)神秘人物出现句被推进长时记忆后, 神秘人物也进入长时记忆, 但仍然具有较高的通达性, 更容易被相关信息所激活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的优势效应: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解释
    周爱保;马小凤;李晶;崔丹
    2013, 45 (8):  849-859.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49
    摘要 ( 1619 )   PDF(457KB) ( 3218 )  
    English Version
    提取练习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迁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依据认知负荷的3个成分, 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前期知识水平与策略复杂性对以上两种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 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 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 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 (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 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 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 但是在最终测试上, 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 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外负荷, 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 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握, 而是因为其与建构概念图策略相比不受学习者前期知识水平的影响。这意味着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产生优势效应的内部机制, 并进一步证实提取练习与精细编码不同, 具有独特的加工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通道情境下双任务范式与计时中断范式中的效应比较
    尹华站;李丹;袁祥勇;黄希庭
    2013, 45 (8):  860-873.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60
    摘要 ( 902 )   PDF(544KB) ( 1593 )  
    English Version
    为了探讨跨通道情境下同一种刺激序列中双任务范式与计时中断范式中位置效应和间断效应的异同, 研究设计了实验1和实验2。实验1以2500 ms和4500 ms为目标时距, 采用相同的刺激序列(视觉呈现时距信号, 听觉呈现干扰信号或中断信号), 要求3组被试分别在控制、干扰及中断条件下完成相应任务, 结果发现不管2500 ms或4500 ms时, 中断条件较干扰条件和控制条件的间断效应更明显; 同时发现在2500 ms时, 不管控制、干扰还是中断条件下均发现了位置效应, 而4500 ms时仅在中断条件下出现了位置效应, 这可能由于实验1的控制及干扰任务中的4500 ms时的“晚”位置的时间确定性较高, 以致掩盖了位置效应。为了降低“晚”位置出现的确定性, 更好地对比两种范式中的效应, 实验2将目标时距设置为1500 ms和2500 ms, 结果发现在1500 ms或2500 ms时, 不管控制、干扰还是中断条件下均发现了位置效应, 且中断条件较干扰条件和控制条件下间断效应更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跨通道情境下同一种刺激序列中双任务范式与计时中断范式中位置效应是否相同局限在一定时间范畴; 计时中断范式中的中断效应对计时的消弱较双任务范式干扰效应更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和虚拟金钱奖赏影响风险决策行为
    徐四华;方卓;饶恒毅
    2013, 45 (8):  874-886.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74
    摘要 ( 2819 )   PDF(410KB) ( 6942 )  
    English Version
    在风险情境下人类如何决策是长久以来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众多研究采用真实或虚拟金钱作为奖赏强化物来探索风险决策行为的过程和机制, 但对金钱奖赏真实性如何影响决策了解很少。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 Balloon Analogue Risk Task)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评估个体在真实社会中的风险行为。本研究采用BART任务,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和比较了真实与虚拟金钱奖赏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发现, 与虚拟金钱奖赏相比, 真实金钱奖赏情境下的风险决策更容易受上一次决策结果的影响, 上一次决策失败会导致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吹气球的次数显著减少), 同时决策失败(气球吹爆)次数也显著减少, 提示真实金钱奖赏下有更强的反馈学习效应。实验二重复了实验一的结果, 并进一步发现, 虚拟金钱奖赏的幅度对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没有影响, 而真实金钱奖赏的幅度能显著改变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 较大幅度的真实金钱奖赏可以显著降低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 但这种奖赏幅度对风险偏好的调控效应只对感觉寻求水平低的被试有效, 感觉寻求水平高的被试不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真实与虚拟金钱奖赏对风险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我们的结果可以用风险决策的后悔理论或齐当别模型来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信息源的正向跟随倾向对决策效果的影响
    陈荣;苏凇;窦文宇
    2013, 45 (8):  887-898.  doi: 10.3724/SP.J.1041.2013.00909
    摘要 ( 758 )   PDF(479KB) ( 1567 )  
    English Version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检验了二元选择情形下高准确率信息源(准确率x > 50%)和低准确率信息源(准确率为1?x)对决策者预测效果的影响。尽管从逻辑上二者从准确率层面具有完全相等的信息价值, 然而研究结果显示, 决策者更倾向于采用正向跟随而非逆向跟随的方式处理来自信息源的信息。这导致低准确信息源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学习和信息源的规范性对该信息处理倾向起到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认同对集体行动的作用:群体情绪与效能路径
    薛婷;陈浩;乐国安;姚琦
    2013, 45 (8):  899-920.  doi: 10.3724/SP.J.1041.2013.00887
    摘要 ( 2927 )   PDF(744KB) ( 7254 )  
    English Version
    为探究多元社会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情绪、自我和群体效能路径, 影响现实或网络集体行动参与, 研究者分别以中日撞船事件、利比亚事件和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为背景蓝本, 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群体愤怒情绪主要对现实集体行动有显著影响, 效能感对现实和网络集体行动皆有显著影响; 与事件相关的、更大范畴的社会类别认同, 通过情绪路径或效能路径影响集体行动参与, 与集体行动组织方的认同则只通过效能路径影响集体行动参与; 两类社会认同与两条路径之间是调节而非中介关系。不同事件背景与不同行动场域下的综合分析表明网络集体行动参与决策更具工具理性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RT_Δb法和修正LR法对矩阵取样 DIF检验的有效性
    张勋;李凌艳;刘红云;孙研
    2013, 45 (8):  921-934.  doi: 10.3724/SP.J.1041.2013.00921
    摘要 ( 620 )   PDF(544KB) ( 954 )  
    English Version
    矩阵取样测验包含多个题册, 单个题册的总分不能直接作为匹配变量用于DIF检测。本研究首先基于模拟数据, 同时采用IRT_Δb法, 以及用IRT模型估计的考生能力作为匹配变量修订后的LR法对矩阵取样测验进行DIF检测, 分析二者进行DIF检测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并根据已有的LR法DIF判断标准划定出IRT_Δb法分类标准; 最后使用实证数据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矩阵取样测验中, IRT_Δb法和修正LR法均能较好地区分DIF量不同的题目; 样本量、题册中DIF题目的比例和考生群体间真实能力的差异对两种方法的检验力、犯I类错误的概率和分类结果都有较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