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5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机制
    宋晓蕾, 王丹, 张欣欣, 贾筱倩
    2020, 52 (6):  669-681.  doi: 10.3724/SP.J.1041.2020.00669
    摘要 ( 3977 )   HTML ( 126 )  
    PDF(910KB) ( 502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具有不同深度信息的剪影和图片刺激为材料, 要求被试完成形状判断任务, 探究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机制。实验1中客体刺激呈现于屏幕中央位置; 实验2进一步增强了刺激空间呈现的左右位置倾向; 实验3则通过交叉手的范式分离了反应位置和反应手不同的编码对一致性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当刺激不存在显著的左右位置信息时, 剪影刺激出现了一致性效应, 图片则没有; 而当刺激的空间位置信息显著时, 剪影和图片均出现了一致性效应, 这一效应在反应位置和反应手编码分离后仍然存在。因此得出结论:空间位置编码假说对解释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作理解因境而异: 动作加工中情境信息的自动整合
    杨亦松, 林静, 何晓燕, 尹军
    2020, 52 (6):  682-693.  doi: 10.3724/SP.J.1041.2020.00682
    摘要 ( 2165 )   HTML ( 101 )  
    PDF(1990KB) ( 298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针对动作理解的机制, 模拟论主张大脑自发模拟他人的动作, 就相同的动作其理解也相同, 而理论论则认为人们基于合理性原则对他人动作进行推理, 相同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以往研究所采用动作材料的运动学特性和发生情境存在共变, 其难以区分动作理解是支持模拟论还是理论论。通过两项实验, 采用动画制作技术来产生有无约束情境下的追逐动作, 以指示动作加工过程的脑电μ抑制为指标, 对前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其中, 在约束情境中存在障碍物, 追逐者需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 从后方逐渐趋近目标; 而无约束情境中不存在障碍物, 但追逐者依然保持与存在约束情景下相同的运动模式。结果发现, 当追逐动作发生在存在约束的情境时, 其基于合理性原则推测可获得清晰的动作目标, 该条件下的μ抑制程度高于不存在约束情境的条件(实验1); 而当仅追逐者运动, 即趋近的目标不确定时, 虽然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境间的物理差异与实验1相同, 但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 且上述μ抑制并非与注意相关的枕叶α活动的泛化。该结果提示, 动作发生的情境信息影响人们对动作的理解, 即基于推理过程理解动作, 支持理论论观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人面孔情绪知觉中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丁小斌, 王睿, 康铁君, 刘建邑, 周嘉宁
    2020, 52 (6):  694-705.  doi: 10.3724/SP.J.1041.2020.00694
    摘要 ( 3855 )   HTML ( 254 )  
    PDF(872KB) ( 531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 与他人参照相比, 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 积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积极。ERP的结果显示, 相比他人参照, 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都能诱发更大的EPN波幅; 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对EPN和LPP波幅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上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从他人面孔情绪加工的角度为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母亲”成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的影响
    黄晏清, 孟迎芳
    2020, 52 (6):  706-715.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06
    摘要 ( 4415 )   HTML ( 437 )  
    PDF(535KB) ( 644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 在测验阶段设置了目标探测的干扰任务, 通过比较目标探测和分心拒绝是否会对记忆提取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提取干扰与再认记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无论对目标进行显性(实验1)还是隐性(实验2)的探测反应, 目标探测下旧词的再认反应均要比分心拒绝下更优, 表明外显记忆的提取也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但更为重要的是, 在辨别力指数(d′)及判断标准(C)上的差异分析发现, 目标探测并没有提高被试的再认水平, 而是降低了被试的判断标准, 使得被试在目标探测条件下更容易对词做出“旧”反应。这种反应倾向与目标探测的动作反应方式无关, 也不受词汇的编码加工水平深浅的调节。由此可见, 外显记忆提取并非完全的“自动化加工”, 仍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人在场条件下的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张环, 侯双, 王海曼, 廉宇煊, 杨海波
    2020, 52 (6):  716-729.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16
    摘要 ( 3649 )   HTML ( 232 )  
    PDF(1139KB) ( 470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社会互动的提取小组中, 说者的选择性提取可能会导致听者对未提及但相关内容的遗忘, 这被称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本研究实验1首先考察了有无真实他人在场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 结果显示只有在真实他人在场条件下, 该现象才会出现, 说明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受到听者对自下而上的社会互动情境加工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了在他人在场条件下, 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对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 结果显示该现象只与其作为说者时的个体提取诱发遗忘效应大小有关, 提示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与个体提取诱发遗忘过程类似, 都会受到个体自上而下的排除竞争项目侵入记忆的无意抑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人际交流情形下个体记忆的形成与改变提供了重要启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杨婉晴, 肖容, 梁丹丹
    2020, 52 (6):  730-741.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30
    摘要 ( 2110 )   HTML ( 104 )  
    PDF(1479KB) ( 294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MMN、p-MMR作为汉语词汇声调感知的神经关联物, 探究2~4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对声调刺激的失匹配响应, 关注范畴信息和偏差大小两个因素对儿童感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范畴间大偏差条件下(T1/T3), 诱发明显的MMN; 在范畴内或小偏差条件下(T3a/T3、T3b/T3、T2/T3), 都未诱发显著的MMR。表明:2~4岁普通话儿童正处于声调感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 音位信息和声学信息共同影响其声调感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侯璐璐, 陈莅蓉, 周仁来
    2020, 52 (6):  742-757.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42
    摘要 ( 2935 )   HTML ( 187 )  
    PDF(3419KB) ( 333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表明,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s, PMS)女性的情绪平衡性存在问题, 而现有研究多从负性情绪上升的角度考察PMS的发病机制, 而对其正性情绪缺损的关注不足。鉴于正性情绪与奖赏进程密切相关, 本研究试图从奖赏进程失调的角度考察PMS女性与健康女性的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存在阶段特异性的问题, 以期从正性情绪缺损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制。具体而言, 分别选取PMS女性与健康女性23名和22名, 考察两组被试在黄体晚期(即经前期)和卵泡早期(即经后期)正性情绪以及完成赌博任务时的脑电数据时域和频域的差异。主观问卷结果显示, PMS女性的愉快和平静情绪低于健康女性, 并且情绪平衡性也低于健康女性, 但无明显的阶段特异性。时域分析结果显示, PMS组在经前期收到奖赏反馈后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的波幅和差异波(即奖赏条件和惩罚条件下的差值)的波幅均低于健康女性,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PMS组来说, 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RewP波幅和差异波波幅与经前期的情绪平衡性显著正相关。频域分析的结果则发现PMS组在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θ频段(4~7 Hz, 250~400 ms)能量低于健康组。研究表明, PMS女性在经前期的奖赏加工进程存在异常, 表现为对奖赏反馈的预期增强, 而在收到奖赏反馈后又出现了钝化反应, 且奖赏进程的失调与情绪平衡性相关。本研究为理解PMS女性奖赏进程失调的动态加工时程和神经震荡特征及其与情绪平衡性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生理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吕薇
    2020, 52 (6):  758-776.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58
    摘要 ( 2478 )   HTML ( 178 )  
    PDF(1505KB) ( 327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 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 (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 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 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 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 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 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内外源冲突时的表现:眼动的证据
    李垚锦, 张微, 扶蓓, 周兵平
    2020, 52 (6):  777-785.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77
    摘要 ( 2457 )   HTML ( 168 )  
    PDF(586KB) ( 326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注意定向与维持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个体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而导致目标任务加工进程受阻, 表现出了注意定向反应的缺陷, 但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对突然出现的外部无关刺激的过度兴奋还是对内源性目标刺激的持续维持能力减弱, 尚不清楚。研究采用反向眼跳范式、记忆导向眼跳范式和视觉导向眼跳范式, 来探索成人ADHD内外源注意定向反应的情况, 以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 成人ADHD失败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 在反向眼跳任务上,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错误率更高, 并且差异性显著。但在记忆导向眼跳任务中,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正常组的差异不显著。在视觉导向眼跳任务中,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正确眼跳潜伏期比正常组要短, 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 在内外源刺激反应的冲突导致的情境中,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反应明显落后于正常个体, 这种缺陷并非由于其维持内源性注意产生定向反应落后所导致的, 而是与其外源注意定向反应过强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价值取向对自我社会奖赏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李琎, 孙宇, 杨子鹿, 钟毅平
    2020, 52 (6):  786-800.  doi: 10.3724/SP.J.1041.2020.00786
    摘要 ( 3594 )   HTML ( 239 )  
    PDF(2204KB) ( 458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SVO)是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 按SVO不同可以将个体分为“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个体。已有研究表明SVO影响个体对涉及自我金钱奖赏的结果评价加工, 而它如何影响自我社会奖赏加工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让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被试完成涉及自我社会奖赏(包含社会接纳和自我成就感)的猜牌建议给予任务, 同时记录其加工他人对建议的反馈(接受vs.拒绝)和他人最终结果(收益vs.损失)时诱发的脑电成分。结果发现, 在建议反馈加工阶段, 相比亲自我取向个体, 亲社会取向个体在反馈相关负波(FRN)波幅(峰-峰值)和P3平均波幅上, 建议被对方接受和被对方拒绝所诱发的波幅差异均显著; 在他人最终结果加工阶段, 建议被对方拒绝后, 对于亲社会取向个体, 对方损失诱发的反馈相关负FRN波幅比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更负, 而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小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 对于亲自我取向个体, 对方损失与收益诱发的FRN波幅无差异, 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这些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调节个体对自我社会奖赏的加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志者, 事竟成:内在动机倾向、创意质量与创意实施
    董念念, 王雪莉
    2020, 52 (6):  801-810.  doi: 10.3724/SP.J.1041.2020.00801
    摘要 ( 5171 )   HTML ( 379 )  
    PDF(604KB) ( 664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耶鲁态度改变理论, 以创意提出者的内在动机倾向为起点, 探索其对创意质量的影响, 创意质量和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进一步影响了创意实施, 纵向追踪创意从提出到实施的创新历程。针对251份多时点、多来源配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创意提出者的内在动机倾向积极预测创意质量; (2)创意质量对创意实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积极预测创意实施; (4)创意质量和创意提出者所获奖励交互影响创意实施:对于低奖励的创意提出者而言, 创意质量对创意实施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以上研究发现弥合了创造力领域和创意实施领域的理论分野, 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有较强的启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