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科学发明问题解决的脑机制再探
    李文福;童丹丹;邱江;张庆林
    2016, 48 (4):  331-342.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31
    摘要 ( 1585 )   PDF(2835KB) ( 380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选取高生态学效度的科学发明问题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学习−测试”的两阶段实验范式,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 研究科学发明问题解决的神经机制。在控制被试性别、年龄和常规性问题解决能力后, 结果发现左侧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的ReHo值和个体科学发明问题解决的正确率显著正相关, ALFF的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一发现。结果强调了ACC在科学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语言水平对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 ——来自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证据
    李恒;曹宇
    2016, 48 (4):  343-351.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43
    摘要 ( 1843 )   PDF(380KB) ( 265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 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 (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 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 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重评对负性效价的抑制促进条件性恐惧消退
    廖素群;郑希付
    2016, 48 (4):  352-361.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52
    摘要 ( 1770 )   PDF(1005KB) ( 324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认知重评能有效降低个体对情感刺激的负性情绪体验, 但指导性认知重评在恐惧记忆治疗中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将认知重评范式与辨别式条件恐惧反应范式结合, 以效价和US预期值为指标, 探讨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对恐惧情绪习得和消退的影响效果。以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为被试, 在实验前24 h进行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条件性恐惧任务为期2天, 第一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第二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再消退任务。结果显示, 经过重评训练后个体在条件性恐惧任务中的恐惧情绪效价显著较低, 说明认知重评有效降低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在急性应激状态下的负性情绪体验。所有被试均成功完成辨别式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因此重评训练并不削弱个体对危险或者安全信息的辨别能力。但在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过程中, 认知重评指导训练加快了恐惧消退, 且24 h后测得的条件性恐惧程度显著较低, 说明指导性重评提高了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率, 并减弱了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返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分解效应及其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刘扬;孙彦
    2016, 48 (4):  362-370.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62
    摘要 ( 2187 )   PDF(422KB) ( 372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基于经典的分解效应, 提出并证实了一种影响人们判断与决策中时间知觉的新因素——时间分解效应。共包括两个研究, 分别在“时间够用”判断与跨期决策中检验了该效应的存在性与稳固性。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未分解条件, 分解条件下的被试判断给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更够用, 即时间知觉更长。该效应受到任务难度的调节, 在较简单的任务中时间分解效应更显著; (2)在跨期决策中, 分解操纵增大了人们对较大较远的收益(larger & later, LL)选项中时间延迟的知觉, 证实了时间分解效应。此外, 还发现时间分解效应会导致人们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较小较近的收益(smaller & sooner, SS)选项, 对时间延迟的知觉中介了这一过程。总之, 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效应, 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如计划制定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段锦云;古晓花;孙露莹
    2016, 48 (4):  371-384.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71
    摘要 ( 2566 )   PDF(526KB) ( 589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探讨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的方式来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研究2通过启动高内隐自尊, 进一步验证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研究3通过加入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测量, 考察自我概念清晰性是否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显示, 外显自尊与建议采纳成负相关, 内隐自尊与建议采纳的相关不显著; 自尊分离时, 建议采纳程度越高, 这种现象在低外显/高内隐的自尊种类下更显著; 而自我概念清晰性部分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为什么乐于助人?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助行为的影响
    刘蕴, 李燕萍, 涂乙冬
    2016, 48 (4):  385-397.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85
    摘要 ( 1637 )   PDF(514KB) ( 359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 以56名直属主管和274名下属的配对数据为样本, 考察了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个体和团队层次上的帮助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层次的人际公平中介了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 (2)团队层次的人际公平氛围中介了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帮助行为的影响; (3)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与帮助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即相对于较高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 较低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强化了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助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让我爱上你:产品陈列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
    冯文婷;汪涛;魏华;周南
    2016, 48 (4):  398-409.  doi: 10.3724/SP.J.1041.2016.00398
    摘要 ( 2589 )   PDF(590KB) ( 469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通过3组实验分析产品陈列方式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产品合并陈列时, 孤独个体偏爱普通产品; 产品单独陈列时, 孤独个体更喜欢拟人化产品。实验2采用产品的功能关系代替陈列方式, 进一步验证主效应。实验3分析广告信息类别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本文为企业合理地使用拟人化策略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形成机制解析——基于认知体验视角
    柳武妹;王静一;邵建平
    2016, 48 (4):  410-422.  doi: 10.3724/SP.J.1041.2016.00410
    摘要 ( 1444 )   PDF(483KB) ( 342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对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 有利于线上和线下企业制定如何补偿和满足消费者触摸渴望的营销战略。迄今, 关于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从信息加工视角、动机视角、决策视角以及先天观视角着手。但这些视角均不能解释为何同一消费者在不同认知体验下在触摸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是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的前因变量。具体而言, 本文发现, 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负性认知体验会导致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增加, 内在机制是为了满足对环境的控制需求(实验1, 2)。本文进一步发现, 当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价值后, 他们对环境的控制需求下降了, 因此消费者的触摸渴望将不再受个人控制受威胁感的影响(实验3)。最后, 本文还发现, 强化自我价值对个人控制受威胁感与消费者触摸渴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自尊者(vs.低自尊者)身上出现(实验4)。论文结尾讨论了本文所关注的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视角对已有触觉研究、已有个人控制感研究等的理论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做会后悔还是不做会后悔?——自我调节模式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
    崔楠;徐岚;谢雯婷
    2016, 48 (4):  423-434.  doi: 10.3724/SP.J.1041.2016.00423
    摘要 ( 2758 )   PDF(445KB) ( 580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从消费者的不作为惯性反应差异出发, 探讨运动模式和评估模式的消费者在错过第一次合意机会、面对第二次次优机会时购买可能性的差异及原因。通过3个研究发现, 相比评估模式的消费者而言, 运动模式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二次购买可能性。在自我调节模式影响次优购买可能性的过程中, 预期后悔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 研究还发现, 当第二次次优机会中提供了与第一次机会中的产品类似但不同的替代产品时, 运动模式和评估模式消费者之间的购买可能性差异消失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
    温忠麟;范息涛;叶宝娟;陈宇帅
    2016, 48 (4):  435-443.  doi: 10.3724/SP.J.1041.2016.00435
    摘要 ( 3128 )   PDF(397KB) ( 480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效应量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了统计检验的不足, 二是使得效应有可比性。结合统计显著性和效应量, 才能得出适当的统计结论。效应量应当具有一些基本性质, 包括与测量单位无关、单调性、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国际上流行的中介效应量κ平方就是因为缺乏单调性而引发质疑和研究, 从而被彻底终结了其作为中介效应量的合法性。R平方型中介效应量同样有缺乏单调性的问题。文末讨论了如何报告中介效应量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镜像神经元的意义
    叶浩生
    2016, 48 (4):  444-456.  doi: 10.3724/SP.J.1041.2016.00444
    摘要 ( 4639 )   PDF(409KB) ( 431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感觉–运动神经元。它的典型特征是在动作观察和动作执行两个阶段皆被激活。多年来, 由于研究伦理的限制, 研究恒河猴时使用的单细胞电极植入方式无法应用于人类, 因而不能确定人类大脑皮层是否也存在着具有同样功能的神经细胞。但是通过脑成像技术, 神经科学家确定人类大脑皮层存在着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脑区, 称为“镜像神经系统”。文章对镜像神经元及其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1)由于镜像机制把动作知觉和动作执行进行匹配, 观察者仅仅通过他人行为的知觉, 就激活了执行这一动作的神经环路, 产生了一种他人动作的具身模拟, 因而可以直接把握他人的行为意图; (2)镜像神经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动作知觉与动作执行的双重激活功能支持了身心一体说, 从方法论上证明了身心二元论的缺陷, 为身心的整体观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3)镜像神经机制把他人的动作与自己的运动系统相匹配, 以自身动作的神经环路对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 促进了人际理解和沟通, 成为社会沟通的“神经桥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