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ipad移动阅读平台
New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2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Select
竞争与情绪对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李亚丹,马文娟,罗俊龙,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13.
摘要
(
1003
)
PDF
(438KB)(
2597
)
以汉字字谜为材料, 采用“原型学习-问题测试”范式, 考察不同竞争水平(高、中、低竞争强度和无竞争)情境下诱发的情绪效价(积极、中性和消极)对顿悟中的原型启发的影响。结果发现:1)竞争水平对字谜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有显著影响, 低强度竞争水平最有利于靶字谜问题的解决,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下效果次之, 无竞争条件下效果最差; 2)诱发情绪对靶字谜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也有显著影响, 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比积极情绪下靶字谜的正确率更高; 3)有无竞争与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体现了竞争和情绪这两种动力相关因素在原型启发中的动力作用不是独立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男性化与女性化对面孔偏好的影响——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的检验
温芳芳,佐斌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4-29.
摘要
(
1141
)
PDF
(558KB)(
2929
)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非面孔线索未掩蔽和掩蔽时, 感知男性化技术与原始照片条件下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 性别二态技术条件下, 非面孔线索未掩蔽时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实验2表明被试对男性面孔的平均瞳孔大小和注视次数均大于和多于女性面孔, 首次注视时间短于女性面孔; 被试对男性化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面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内隐与外显记忆编码阶段脑机制的重叠与分离
孟迎芳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30-39.
摘要
(
675
)
PDF
(445KB)(
1663
)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通道特异性
张积家,宋宜琪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40-50.
摘要
(
521
)
PDF
(430KB)(
1005
)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感觉通道对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影响。实验1发现, 盲人只在动作水平上存在同阅读方向一致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 对表征过去的词或句子按左键反应和对表征将来的词或句子按右键反应时更快, 表明盲人用于隐喻时间的空间信息是知觉性的。实验2比较了明眼人可视组被试和明眼人遮眼组被试的时间空间隐喻, 发现明眼人可视组被试只在动作水平上存在时间水平方向隐喻, 明眼人遮眼组被试只在刺激在右侧时呈现才出现动作水平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综合分析表明, 盲人和明眼人可视组被试的反应更为接近, 表明盲人的时间空间隐喻未受听觉信息的影响。盲人通过运动通道获得的空间认知代偿了视觉通道信息的缺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一项基于眼动随动显示技术的研究
张智君,刘志方,赵亚军,季靖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51-62.
摘要
(
480
)
PDF
(452KB)(
1004
)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说明文阅读中因果序列的表征
伍丽梅,莫雷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63-75.
摘要
(
483
)
PDF
(324KB)(
941
)
结合自定步调阅读与句子启动再认范式,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因果序列的表征问题。研究包括3个实验, 实验1的文本提供一个包括4个概念的因果链(如, A-B-C-D), 文本最后设置包含概念A或概念B或概念C的句子, 对概念D进行探测, 结果发现, 对于概念D的再认启动作用, 概念C>概念B>概念A; 实验2改变因果链的说明顺序, 使之与因果链本身次序不一致, 结果与实验1一致; 实验3的文本分别介绍两条独立的因果链(如A-B-C; D-E-F), 最后呈现包含概念A或概念D的句子, 对概念C进行探测, 结果发现, 包含概念A的句子理解启动了相关因果链, 使读者对随后呈现的概念C的再认反应加快。基于本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提出说明文文本表征的建构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对外国学生汉语词义猜测的作用
江新,房艳霞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76-86.
摘要
(
590
)
PDF
(356KB)(
1503
)
要求学习汉语的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对三种条件下(只有词没有语境、只有语境没有词、既有词也有语境)的语义半透明的双音复合词进行猜测, 考察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在欧美和日本留学生汉语生词猜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猜测词义中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分别都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但同时提供两种信息能得到更好的猜测; 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在生词猜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语境能提供更多句法上的信息, 构词法能提供更多语义上的信息; 目标词的结构方式对生词猜测产生影响, 与动宾式生词相比, 偏正式生词的猜测较为容易且构词法线索在其中的作用较大; 母语文字背景可能影响词义猜测的效果, 日本留学生对于构词法、语境线索以及两者的整合都比欧美留学生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多样性效应
钟罗金,莫雷,刘志雅,李倩雯,Lee, Myung Sook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87-99.
摘要
(
598
)
PDF
(519KB)(
1320
)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 使用图片材料, 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 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 但使用实物材料, 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 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合的条件下, 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解读成语中的他人心理与互动心理:来自眼动和ERP的证据
王益文,郑玉玮,沈德立,崔磊,闫国利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00-111.
摘要
(
659
)
PDF
(513KB)(
1492
)
为了探查理解单个他人心理与解读互动心理的差异机制,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分别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测评个体解读中文四字成语中的单个他人心理和互动心理的加工过程。眼动实验发现, 单人成语第二个字的总阅读时间显著长于物理成语; 随后, 互动成语前三字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单人和物理成语。脑电实验发现, 在成语呈现后500~700ms, 解读单人和互动成语诱发的额区晚期正成分(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物理成语; 之后在700~800ms, 解读互动成语诱发的额中区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单人和物理成语。眼动注视模式和脑电证据共同印证了理解单个他人的心理与理解多人的互动心理存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物理表征和单人心理的加工, 理解更为复杂的互动心理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和更强的神经活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情感调节还是执行控制受损
陈雪军,黄月胜,党晓姣,郑希付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12-120.
摘要
(
631
)
PDF
(436KB)(
1709
)
结合经典的自传体记忆测验(AMT)和反转-自传体记忆测验(AMT-R)探究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原因。首先通过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LIET-S)和创伤后症状自评量表(CROPS)对630名青少年进行筛查, 然后结合访谈, 并采用儿童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CRIES)测量创伤程度, 最终选取有创伤后症状的青少年63名, 分为高创伤组和低创伤组, 另无创伤经历的青少年30名作为控制组。三组被试均参加AMT和AMT-R实验。结果发现, 在AMT中, 创伤青少年表现出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特点, 且创伤后症状越严重, 具体性减少越明显; 在AMT-R中, 创伤青少年提取的具体记忆数量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减少是情感调节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多维测验项目参数的估计:基于SEM与MIRT方法的比较
刘红云,骆方,王玥,张玉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21-132.
摘要
(
604
)
PDF
(384KB)(
1166
)
作者简要回顾了SEM框架下分类数据因素分析(CCFA)模型和MIRT框架下测验题目和潜在能力的关系模型, 对两种框架下的主要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模拟研究, 比较了SEM框架下WLSc和WLSMV估计方法与MIRT框架下MLR和MCMC估计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WLSc得到参数估计的偏差最大, 且存在参数收敛的问题; (2)随着样本量增大, 各种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均提高, WLSMV方法与MLR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精度差异很小, 大多数情况下不比MCMC方法差; (3)除WLSc方法外, 随着每个维度测验题目的增多参数估计的精度逐渐增高; (4)测验维度对区分度参数和难度参数的影响较大, 而测验维度对项目因素载荷和阈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5)项目参数的估计精度受项目测量维度数的影响, 只测量一个维度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较高。另外文章还对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什么是好的理论?基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叶浩生,汉克·斯塔姆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33-137.
摘要
(
697
)
PDF
(148KB)(
2975
)
文章在Hong, Chao, Yang & Rosner (2010)的基础上, 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继续探讨了“什么是好的理论”。文章认为, 在传统经验主义的视野中, 好的理论必须根源于经验, 从经验观察中进行提炼和抽象, 并最终由经验事实来进行证实或证伪。它认为:(1)理论是对事实的归纳和抽象; (2)理论是对事实的解释; (3)理论是实验假设的来源; (4)理论的发展是一个知识可累加的过程。但是, 随着哲学、心理学的发展, 当代人们关于理论的看法正在逐渐进入后经验主义时代。它主要持以下观点:(1)理论不只是经验事实的归纳与概括, 非经验的理论思辨本身也可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 (2)理论具有解释、预测的功能, 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批判与反思的功能; (3)理论不一定是经验事实中的“发现”, 还可能是心理学家联盟的一种“发明”或“共识”; (4)理论的发展不一定是知识累积式的, 还可能是不可通约的不同范式之间的转换。在这种理论观下, 与经验证据的相符不再是判断“好的理论”的唯一或关键的标准, 人们可以在概念与逻辑、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应用与实践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对理论展开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包容多样性的理论建构
康螢儀,周文芝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38-141.
摘要
(
499
)
PDF
(136KB)(
999
)
Ye和Stam (2012)的评论中将Hong, Chao, Yang和Rosner (2010)标签成逻辑经验主义派, 他们认为这个派别常常“限制”了理论的应用和其本身的价值。为了向读者们提供一个对理论建立过程的更完整的理解, 同时也为了从这些迥异的观点中汲取更多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比较 Hong等人(2010)与Ye和Stam (2012)所建议的两种不同方法论之间的差异, 并将其放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述。我们的主张是:每一种方法论都是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研究者来说, 保持在对待不同论点上开明和宽容的态度, 并避免本质化不同方法论间的差异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Select
《心理学报》2011年审稿专家名录
心理学报. 2012, 44 (
1
): 142-143.
摘要
(
544
)
PDF
(161KB)(
1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版权所有 © 《心理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