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4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视觉搜索中的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
    牟兵兵;宛小昂
    2014, 46 (11):  1603-1612.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03
    摘要 ( 1746 )   PDF(798KB) ( 380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空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
    任衍具;孙琪
    2014, 46 (11):  1613-1627.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13
    摘要 ( 884 )   PDF(1557KB) ( 220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视空工作记忆任务和真实场景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将搜索过程划分为起始阶段、扫描阶段和确认阶段, 探究视空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机制, 同时考查试次间搜索目标是否变化、目标模板的具体化程度以及搜索场景画面的视觉混乱度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视空工作记忆负载会降低真实场景搜索的成绩, 在搜索过程中表现为视空负载条件下扫描阶段持续时间的延长、注视点数目的增加和空间负载条件下确认阶段持续时间的延长, 视空负载对搜索过程的影响与目标模板的具体化程度有关; 空间负载会降低真实场景搜索的效率, 且与搜索画面的视觉混乱度有关, 而客体负载则不会。由此可见, 视空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绩效的影响不同, 空间负载对搜索过程的影响比客体负载更长久, 二者均受到目标模板具体化程度的调节; 仅空间负载会降低真实场景的搜索效率, 且受到搜索场景画面视觉混乱度的调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情景中颜色特征和身份特征在返回抑制中的作用
    范海楠;许百华
    2014, 46 (11):  1628-1638.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28
    摘要 ( 800 )   PDF(726KB) ( 165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动态的“线索-靶子”范式中引入隧道刺激, 以靶子与线索的非空间特征相同时的反应延迟测量返回抑制效应。实验1利用单向隧道创设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明确且可靠的条件, 考察客体的颜色特征在返回抑制中的作用。实验2利用双向隧道创设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不明确的条件, 考察客体的颜色特征在返回抑制中的独立作用。实验3、4分别采用与实验1、2类似的方法, 在动态任务情景中考察客体的身份特征在返回抑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线索呈现与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较长时, 4个实验中均存在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这表明, 动态情景中, 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明确且可靠时, 颜色特征和身份特征在返回抑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不明确时, 颜色特征和身份特征在返回抑制中也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形面积判断任务下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张全成;刘阳
    2014, 46 (11):  1639-1648.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39
    摘要 ( 749 )   PDF(562KB) ( 142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使用图形面积判断任务取代典型的双属性决策框架, 考察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实验1比较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当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面积比较判断时, 吸引效应不显著, 而以分析的信息加工方式判断时吸引效应明显存在, 后者效应强度显著大于前者。实验2通过调整图形排列顺序, 比较了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判断时吸引效应依然存在, 但其表现要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 相对于将目标图形放置于诱引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 将诱引图形放置于目标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而成为判断背景时, 吸引效应强度更大。研究提出了吸引效应形成的两阶段理论, 认为吸引效应产生的根源同时来自直觉的和分析的两个信息加工阶段, 研究也证实信息呈现方式对被试信息加工方式造成较大影响, 进而影响吸引效应强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语法学习中意识加工的渐进发展
    张润来;刘电芝
    2014, 46 (11):  1649-1660.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49
    摘要 ( 842 )   PDF(585KB) ( 191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内隐学习研究致力于探讨学习活动的意识加工程度, 当前相关的研究逻辑从传统的意识二分观转向渐进意识假设。本研究通过对人工语法范式进行改造, 并借鉴加工分离程序的有关思想, 在学习阶段引入双重测量任务, 并根据双重任务成绩计算分离出相应学习时段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分数, 从而考察在内隐学习过程中两种加工成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支持渐进意识假设, 在学习进程中, 无意识成分和意识成分都呈现出渐进发展的趋势; 而随学习的深入, 两种成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 中后期意识加工快速增长, 无意识加工则保持平缓发展, 渐进意识系统整体呈现向外显学习推进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
    陈琳; 钟罗金;冷英;莫雷
    2014, 46 (11):  1661-1670.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61
    摘要 ( 1669 )   PDF(439KB) ( 358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
    沈曼琼;谢久书;张昆;李莹;曾楚轩;王瑞明
    2014, 46 (11):  1671-1681.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71
    摘要 ( 1198 )   PDF(456KB) ( 203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空间启动范式考察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是否激活空间信息, 即是否存在空间隐喻。实验1探讨单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 实验2则探讨跨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实验1中让32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先看一个英文情绪词, 接着进行视觉空间位置判断, 最后再让被试判断之前呈现的情绪词是积极词还是消极词。实验2中40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完成跟实验1类似的任务, 不同之处为英文情绪词以听觉形式呈现。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跨语言和跨通道的情绪词的空间隐喻受到空间位置方向的影响。垂直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在单通道和跨通道中都表现出了空间隐喻; 水平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没有表现出空间隐喻。该结果说明了情绪概念的空间隐喻会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 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厌恶情绪加工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金熠;张丹丹;柳昀哲;罗跃嘉
    2014, 46 (11):  1682-1690.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82
    摘要 ( 1491 )   PDF(847KB) ( 294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厌恶作为一种威胁相关情绪有着帮助人们躲避有害刺激的进化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厌恶加工能拥有独特的神经机制, 主要表现为在感觉刺激输入早期起抑制作用。本研究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作为研究手段, 探究正常被试观看厌恶图片时脑电活动变化。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作为实验任务, 考察不同加工阶段注意资源消耗特点。脑电结果表明, 厌恶加工确实存在独特的加工机制, 表现为皮层活动先抑制后增强。行为结果呈显著交互作用:情绪图呈现时间较短时(0/300 ms), 被试任务表现受负性情绪加工干扰; 情绪图呈现时间较长时(600/900 ms), 被试任务表现不受负性情绪干扰。研究结果支持负性情绪两阶段加工模型, 即厌恶加工也存在先自动化后控制化的两个阶段, 并且在自动化加工完全消失之前存在两种加工进程并存的过度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情绪智力与任务绩效:社会网络的视角
    张辉华
    2014, 46 (11):  1691-1703.  doi: 10.3724/SP.J.1041.2014.01691
    摘要 ( 1554 )   PDF(541KB) ( 397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分别以社会资本的关系性维度为中介变量, 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维度为跨层调节变量, 探讨了个体情绪智力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通过收集模拟网络实验背景中46个项目团队210位个体的调查数据,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个性的前提下, 关系性社会资本在个体情绪智力影响任务绩效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结构性社会资本(咨询网络密度)跨层正向调节影响个体情绪智力与任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及其维度在情绪智力影响绩效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运用社会资本概念框架有助于解释情绪智力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坏心情与工作行为:中庸思维跨层次的调节作用
    孙旭; 严鸣; 储小平
    2014, 46 (11):  1704-1718.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04
    摘要 ( 1909 )   PDF(659KB) ( 482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探讨工作中坏心情与3种工作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和任务绩效行为)在个体内水平的关系, 以及中庸思维在二者间跨层次的调节作用。采用经验抽样方法, 通过对72名员工历时两周的追踪调查, 获取被试每日心情状态和每日工作行为的数据。HLM 6.02分析表明:(1)每日坏心情显著地负向影响每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任务绩效行为, 而对反生产行为无显著影响; (2)中庸思维在“心情—行为”的联系间发挥调节作用, 高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较弱, 低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较强; 高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任务绩效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低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任务绩效行为产生负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管威权领导与下属前瞻行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构建与检验
    李锐;田晓明
    2014, 46 (11):  1719-1733.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19
    摘要 ( 1077 )   PDF(659KB) ( 347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214份主管—下属配对调查数据, 考察了威权领导这一华人企业组织中特有的领导方式对下属前瞻行为的影响, 尤其是检验了下属对领导者信任的中介作用与权威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传统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与下属的前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2)对领导者的信任在威权领导与下属前瞻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3)下属权威主义取向对威权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信任和前瞻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均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 并且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完全中介了威权领导与下属权威主义取向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前瞻行为的影响; (4)下属集体主义取向对威权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心智模型相似性与正确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林晓敏;白新文; 林琳
    2014, 46 (11):  1734-1747.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34
    摘要 ( 1226 )   PDF(568KB) ( 278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现代组织越来越依赖团队进行创造与创新活动, 团队创造力成为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新理论指出, 与个体类似, 团队也是信息加工者, 团队决策实质上也是信息搜寻、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从团队认知角度开展研究是团队创造力领域的新方向。鉴于此, 本研究从团队认知的角度出发, 探讨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基于80个信息平台运行维护团队的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 心智模型的相似性与正确性均能影响团队创造力, 但方向正好相反。心智模型相似性负向预测团队创造力, 而心智模型正确性则正向预测团队创造力。两者还共同影响团队创造力, 当成员心智模型正确性高且相似性低时, 团队创造力最高; 而当成员心智模型彼此相似但错误时, 团队创造力最差。本研究首次将团队认知和团队创造力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 研究结果有望丰富和拓展两个领域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之将尽, 消费国货?死亡信息的暴露增加国货选择的现象、中介和边界条件解析
    柳武妹;王海忠;何浏
    2014, 46 (11):  1748-1759.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48
    摘要 ( 1548 )   PDF(529KB) ( 279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死亡信息无处无时不在。恐惧管理理论认为, 死亡暴露会促使个体采取两种防御机制:支持文化世界观和提升自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数据显示, 死亡暴露会促使这些消费者偏爱国货、支持文化世界观, 内在机制是爱国主义情绪的唤醒。但对将购买外国货视为追求高自尊和高身份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而言, 尚没有学者检验死亡暴露会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外国货以提升自尊, 还是转而购买国货以支持文化世界观。本文用实验检验了这两种竞争预测, 发现死亡暴露会增加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国货选择, 但机制是补偿个人控制感的缺失。同时, 已有探讨死亡暴露与国货偏好的研究并没有检验何时死亡暴露将不再增加国货偏好, 本文发现启动亲密的人际归属感是边界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
    白丽英;袁博;张蔚;张振;兰姣;王益文
    2014, 46 (11):  1760-1771.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60
    摘要 ( 1669 )   PDF(588KB) ( 336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人际合作与冲突是人际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脑成像研究表明, 当个体和人类同伴进行博弈时, 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激活脑区的强度有所不同。但目前尚不清楚, 人际合作与冲突如何影响决策选择之后的结果评价过程。本研究采用Chicken Game任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记录了22名健康成人被试与人类同伴进行Chicken Game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结果表明, 反馈负波(FRN)和P300不仅受到结果效价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人际合作与冲突的影响。相对于选择冲突, 个体选择合作时, 输钱和赢钱反馈引发的FRN以及P300波幅差异更大。相关分析表明, RA (被试和解对方进攻)反馈引发的FRN波幅与接受该反馈后下一个trials中和解的选择率(以及总的和解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在社会博弈中, 合作增加了个体对博弈结果的预期, 从而引发更大的FRN效应; 并且合作共赢的结果所具有的物质意义与社会意义, 使其诱发更大的P300波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反基准比率效应
    陈淑娟;王沛;梁雅君
    2014, 46 (11):  1772-1781.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72
    摘要 ( 977 )   PDF(456KB) ( 24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 “反基准比率效应”范式考察在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两种认知加工过程中, 基准比率对印象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被试分别为39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1:男生17名, 女生22名, 均为右利手)以及46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2:男生21名, 女生25名, 均为右利手)。结果发现:无论是群体印象形成还是个体印象形成, 在学习阶段, 知觉者都能准确认知各类事件间的关系, 但会优先建构高频事件间的联结。而在测试阶段, 当低频事件与高频事件同时出现时, 知觉者发生明显关系误判, 即以反基准比率的倾向高估低频事件间的联结强度。实验表明群体与个体印象形成过程中都会产生反基准比率效应这样的加工偏差, 进而初步揭示反基准比率现象在社会信息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排斥情境下自我关注变化的性别差异
    王紫薇;涂平
    2014, 46 (11):  1782-1792.  doi: 10.3724/SP.J.1041.2014.01782
    摘要 ( 2240 )   PDF(567KB) ( 549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关注社会排斥和性别在自我关注程度上的交互作用。结合社会排斥框架下的需求-威胁模型以及性别研究文献, 本研究提出社会排斥会威胁男性的效能需求和女性的关系需求, 并反映在自我关注程度的变化上。本研究进行了4个实验, 前两个实验证实遭遇社会排斥后男性自我关注程度上升, 而女性自我关注程度下降, 后两个实验检验了权力感操控和自我建构操控对于社会排斥影响的干扰作用, 实验结果对相关假设提供了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