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4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更新的影响
    张金璐;吴莹莹;杨晓虹;杨玉芳
    2014, 46 (10):  1413-1425.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13
    摘要 ( 1238 )   PDF(576KB) ( 269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能够推断出故事主角的情绪状态, 并能随着语篇中的情绪变化做出情绪更新。在加工情绪信息的同时, 读者也加工语篇结构方面的信息, 二者皆有可能随着语篇的展开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分别在外显和内隐两种情绪加工任务下, 考察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实验1的外显情绪判断任务下, 话题结构未显示出对语篇情绪更新的作用; 在实验2和实验3的内隐情绪理解任务下, 话题延续时, 情绪转换句的阅读时间长于情绪延续句, 此时情绪更新需要额外的加工时间; 而话题转换时, 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此时读者在新结构下建立当前句的情绪表征, 并不受到先前情绪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
    陈广耀;张维;陈庆;赵雪汝;何先友
    2014, 46 (10):  1426-1441.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26
    摘要 ( 859 )   PDF(992KB) ( 148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讨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如“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动态表征过程。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仅给被试提供“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 (红色裙子)和“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 (含有否定标签的蓝色裙子); 实验3同时提供以上两种选项。结果发现:3个实验中被试在早期均对“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 在晚期阶段, 实验1仅对“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 注视概率更高, 实验2和实验3均仅对“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选择为事件的最终状态; 实验4的评定结果表明, 当被试有充裕时间完成任务时, 37名评定者中有30名选择“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为事件的最终状态。4个实验的结果为锚激活与限制满足模型和抑制假设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
    刘丽;李运;李力红;白学军
    2014, 46 (10):  1442-1453.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42
    摘要 ( 1527 )   PDF(581KB) ( 3276 )  
    English Version

    采用经典前线索范式的变式, 通过100%有效的提示考察了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要求被试在整个实验中只搜索一个固定颜色的目标, 但是通过在每个试次前对目标进行提示加强注意控制定势的强度。实验2通过在每个试次中变化要搜索的目标颜色使被试必须建立两个更强的注意控制定势。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和目标颜色相匹配的线索捕获了注意, 而和目标颜色无关的线索被抑制; 实验2的捕获效应和抑制效应都显著大于实验1; 对无关冲突线索和无关中性线索的注意抑制效应没有差异, 抑制效应显著小于捕获效应。研究表明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通过把注意从和目标不匹配的特征位置转移发挥作用, 支持注意转移假说; 对匹配线索的捕获和对无关线索的抑制运用了同一加工系统, 抑制作为捕获的附加产品出现, 两者都可以作为注意捕获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中任务变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
    王丽娟;张哲;张常锋;李广政;于战宇
    2014, 46 (10):  1454-1462.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54
    摘要 ( 1050 )   PDF(429KB) ( 221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实验采用2被试组别(MCI组、正常老年组) × 3进行中任务变化(无变化、顺序变化、随机变化)被试间设计探究进行中任务变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成绩; (2)进行中任务变化对两组被试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中任务变化越大,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完成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速度越慢; 而正常老年被试则不受影响。研究支持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理论观点, 认为执行功能损伤可能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前瞻记忆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
    丁如一;周晖;林玛
    2014, 46 (10):  1463-1475.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63
    摘要 ( 1737 )   PDF(418KB) ( 3213 )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从情绪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3个研究探究与感激情绪有关的认知评价维度, 进而建立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价体系。研究1使用回忆不同类型的情绪性事件法初步探究了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 研究2使用操作认知评估维度法探究了认知评价的变化对感激体验的影响; 研究3使用故事情境法分别从个体特质和情境因素的角度, 探究个体特质与感激情绪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 进而为感激情绪的评价体系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研究1发现感激情绪体验与受关怀感、符合道德规范和他人负责性3个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2发现3个认知评估维度体验的有无均会导致个体在感激情绪体验上出现显著差异。研究3表明感激特质可以预测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感激情绪体验; 同时, 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3个认知评价维度在感激特质与感激情绪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3个研究结果表明, 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性3个认知评价维度与感激密切相关, 并在区分开感激与自豪、亏欠感等情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这3个认识评估维度共同组成了感激情绪认知评价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惩对行为抑制能力和自主生理活动影响的时效性
    谷莉;白学军;王芹
    2014, 46 (10):  1476-1485.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76
    摘要 ( 1485 )   PDF(803KB) ( 304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将45名被试随机分配为奖励组、惩罚组和对照组, 实验进程按时间发展过程被分为五阶段,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探讨奖惩刺激对行为抑制能力和自主生理活动影响的时效性。结果显示:奖惩刺激对行为反应时和抑制失败率影响仅在第二、三阶段差异显著, 对心率影响的显著差异在第三阶段结束、而对皮电和指温影响的显著差异仍持续到第五阶段。结果表明:奖惩刺激对行为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性, 有效时间内表现为仅奖励能提高行为抑制能力; 奖惩刺激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时效性, 但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则未显示出时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
    曹丛;王美萍; 张文新;纪林芹;陈亮;陈欣银
    2014, 46 (10):  1486-1497.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86
    摘要 ( 1045 )   PDF(542KB) ( 217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 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 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训练提升幼儿流体智力表现
    彭君;莫雷;黄平;周莹;王靖;昂晨
    2014, 46 (10):  1498-1508.  doi: 10.3724/SP.J.1041.2014.01498
    摘要 ( 2817 )   PDF(479KB) ( 505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 工作记忆训练能提高成人、儿童的流体智力成绩, 然而这种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 如果训练确有成效, 那么这种训练效果能否长期保持?为此, 本研究选择了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工作记忆训练任务, 考察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的提升及保持效应。实验中设立3个组:实验组、控制1组和控制2组。实验组采用单个空间n-back的工作记忆游戏程序进行训练, 控制1组采用“水果忍者”的游戏程序进行训练, 两组进行游戏训练的时间均为14天, 每天15 min; 控制2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结果发现, 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被试的流体智力成绩明显优于两个控制组, 在6个月后再进行测试, 这种优势仍然保持。本研究结果表明, n-back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成绩, 并且这种训练效果具有持续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核心信念挑战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反刍与社会支持的作用
    周宵;伍新春;安媛媛;陈杰灵
    2014, 46 (10):  1509-1520.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09
    摘要 ( 2083 )   PDF(860KB) ( 4634 )  
    English Version

    采用核心信念问卷、反刍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 以汶川地震4年半后的354名中学生为被试, 考察其核心信念挑战、侵入性反刍、主动反刍、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地震4年半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整体水平较高, 其中女生高于男生, 初二学生相对低于高年级学生。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 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在核心信念挑战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核心信念挑战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也可以通过侵入性反刍对创伤后成长起负向预测作用、通过主动反刍对创伤后成长起正向预测作用、通过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在侵入性反刍影响创伤后成长的直接路径上不起调节作用, 但在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对创伤后成长的间接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具体表现为侵入性反刍对主动反刍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 刘璐; 刘凤娥
    2014, 46 (10):  1521-1533.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21
    摘要 ( 3744 )   PDF(611KB) ( 884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 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 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 ± 8.94小时, 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 ± 18.15%; (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 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 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 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 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印象形成与改变的双重加工模型检验
    袁登华;付春江;罗嗣明
    2014, 46 (10):  1534-1548.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34
    摘要 ( 1182 )   PDF(564KB) ( 217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 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 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 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 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想加工, 说明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结构, 为双重加工的双重系统观点提供了新证据。Smith和DeCoster (2000)的双重加工模型未考虑被试对信息的卷入程度对联想加工和规则加工的影响, 使其理论解释力不够, 此研究结果正好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吃亏是福:择“值”选项而获真利
    唐辉;周坤;赵翠霞;李纾
    2014, 46 (10):  1549-1563.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49
    摘要 ( 1981 )   PDF(834KB) ( 1028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主流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当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基于“价” (value)做选择—— 挑选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最大获益的选项。但决策者实际上经常会基于“值” (worth)做选择—— 挑选令自己当下吃亏或损失的选项, 并认为“值得”。为探索选择吃亏的选项究竟“值”在何处, 研究1利用情境实验操纵“基于‘值’选择”, 发现选择表面吃亏的“值”选项反而能给个体带来更大的延迟获益。研究2a采用归纳法, 确定了吃亏选项会在“惠、善、义、法” 4个潜在维度上被决策者赋予更大的“值”; 研究2b利用测量4个潜在维度的情境测验, 以销售群体的销售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为真实获益的衡量指标, 验证了“基于‘值’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获益间存在正向的线性预测关系。研究首次为中国文化中的“吃亏是福”提供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揭示诱使人们选择吃亏选项的是“后福”—— 赋在潜在维度上的延迟获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损耗促进冲动决策:来自行为和ERPs的证据
    窦凯;聂衍刚;王玉洁;黎建斌;沈汪兵
    2014, 46 (10):  1564-1579.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64
    摘要 ( 2220 )   PDF(695KB) ( 378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该研究以自我控制资源模型为理论框架, 采用行为实验和ERPs技术考察自我损耗对冲动决策的影响。实验1采用Stroop任务操纵自我控制资源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考察被试的决策冲动性, 实验2采用同样的实验任务并同时采用ERPs技术记录高、低自我损耗者在随后决策任务中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 在控制心境、特质自我控制水平以及风险偏好等无关变量后, 高损耗者比低损耗者在延迟折扣任务上的折扣程度更大。ERPs结果发现, 不论延迟金额大小, 高损耗者在左侧额区诱发的N1波幅显著小于低损耗者; 高损耗者在右半球诱发的P2波幅显著大于低损耗者。研究表明, 自我损耗抑制决策早期左侧额区的激活水平, 个体因而无法识别冲突以及抵制即时满足的诱惑, 这促使他们采用直觉启发式进行决策, 最终导致冲动决策的产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
    张葳;刘永芳;孙庆洲;胡启旭;刘毅
    2014, 46 (10):  1580-1590.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80
    摘要 ( 2149 )   PDF(472KB) ( 509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使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的Beisswanger等人的异性交友决策问卷, 采用2种方法操纵自我-他人心理距离, 考察了男女大学生在后果严重性不同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1发现, 被试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心理距离与决策者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男性为具体他人决策更冒险, 而女性为笼统他人决策更冒险。实验2发现, 被试为不相似他人比为相似他人决策更冒险,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在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后果严重性与决策者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男性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而女性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具体和笼统他人的区分而言, 相似和不相似他人的区分是一种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区分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及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面自我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段锦云;周冉;古晓花
    2014, 46 (10):  1591-1602.  doi: 10.3724/SP.J.1041.2014.01591
    摘要 ( 1997 )   PDF(582KB) ( 450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设想给决策者“贴标签”会影响其建议采纳, 即当决策者受到某一词语或文字(标签)的描述, 其往往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通过三个依次递进的研究, 探讨在有无获益希望及公开与否三种不同组合的决策场景中, 启动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对其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2(正面自我标签:启动/未启动)×2(获益希望:有/无)组间设计, 实验2和实验3分别进一步研究无获益希望的公开场景和有希望获益的不公开场景, 分别以91、135和96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更容易采纳建议; 无获益希望公开条件下, 受印象管理或社会赞许性影响而显著提高建议采纳; 有获益希望的公开条件下, 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积极情绪得到提升, 并进而促进其采纳建议, 而积极意义发现在积极情绪和建议采纳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