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杨睿娟, 游旭群 %T  对付出−回报失衡理论的推进——基于经济报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0 Journal Article %D 2017 %J 心理学报 %R 10.3724/SP.J.1041.2017.01184 %P 1184-1194 %V 49 %N 9 %U {https://journal.psych.ac.cn/xlxb/CN/abstract/article_4023.shtml} %8 2017-09-25 %X  付出−回报失衡作为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模型, 具有跨文化、跨职业、跨时间的一致性, 能够显著预测心理健康, 但经济报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基于付出−回报失衡理论, 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 检验了48712名教师症状自评量表横断历史分析的结果和薪酬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1) 1998~2009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 9个因子均值上升了12.7%至18.5%, 躯体化、抑郁为中等效应, 其余因子为大效应; 2009年之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改善, 除敌对因子外, 其余8个因子均值下降了0.1%至2.8%, 躯体化、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为小效应, 其余4个因子未达到小效应。性别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 职业类别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显著。(2)经济报酬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经济报酬与强迫等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第N期的经济报酬显著影响第N+1期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和第N+3期的强迫、偏执、抑郁因子。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横断历史分析结果及薪酬统计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揭示了经济报酬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较长时间内, 经济报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显著, 而且呈现出平稳性, 研究结果推进并丰富了付出−回报失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