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本土化发展 *
张颖, 杨付

Feedback-seeking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ZHANG Ying, YANG Fu
表1 反馈寻求行为测量量表
研究者 编制背景和量表结构
Ashford (1986) 基于反馈寻求过程的视角, 开发了具有直接询问、间接监控和反馈寻求频率3个维度, 21个题项的初始量表。
Ashford & Tsui (1991) Ashford (1986)的初始量表的基础上新增了6个题项, 形成了包含积极反馈、消极反馈、直接询问和间接监控4个维度共20个题项的测量量表。
Morrison (1993) 在反馈寻求行为结构的基础上, 编制了具有4个题项的测量反馈寻求行为频率的量表。
Callister, Kramer, & Turban (1999) 该量表通过对Ashford最原始的量表进行修订, 形成了具有3个题项的测量员工向上级领导寻求反馈的新量表。
VandeWalle, Ganesan, Challagalla, & Brown (2000) 在只考虑通过直接询问的方式向上级领导寻求反馈的情况下, 开发具有5个题项的测量量表。
Gupta, Govindarajan, & Malhotra (1999) 从经理反馈寻求的角度, 开发了具有7个题项的测量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量表。
Yanagizawa (2008) 基于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考察, 编制了由员工自评的具有6个题项的反馈寻求量表, 该量表突出了反馈源及反馈寻求目的。
Krasman (2010) 基于反馈寻求目标的视角, 开发了具有4个题项的量表, 其中两个测量面向领导的反馈寻求行为, 另两个测量面向同事的反馈寻求行为。
Krasman (2012) Krasman (2010)的基础上, 增加了2个测量反馈源为文件(例如手册、备忘录)的反馈寻求行为题项, 形成了具有6个题项的测量量表。
Gong et al. (2017) 针对自我积极类、自我消极类、他人积极类和他人消极类四种类别的反馈寻求行为开发了具有24个题项的测量量表。
王宁, 周密, 赵西萍(2015) 结合Williams和Johnson (2000)Roberson, Deitch, Brief和Block (2003)所开发的量表, 整合成了一套具有16个题项的同时测量直接询问和间接监控的量表。
Dahling & Whitaker (2016) 开发了具有4个题项的由上级领导填写的反馈寻求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