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地区层面上的心理学国际合作:以欧洲为例
    Kurt Pawlik
    2009, 17 (2):  241-250. 
    摘要 ( 1041 )   PDF(767KB) ( 1087 )  
    根据需要,心理学的国际合作能够且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包括全球层面、地区层面甚至局部地区层面。在回顾国际化心理学的主要功能之后,以欧洲为例阐述了心理学在地区层面上跨国合作的近期进展情况。在介绍“欧洲的各个侧面”部分,通过数据比较说明了欧洲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教育领域亦如此。为了欧洲一体化,欧盟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学术培训及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在心理学领域也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欧洲地区性的课程创新、原创性的研究、新出现的心理学跨国组织对心理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说明。如果要与欧洲各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本文可能会有所帮助。本文也会激发世界其他地方思考地区性合作的可能性和实际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发展科学
    ——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
    张文新;陈光辉;林崇德
    2009, 17 (2):  251-260. 
    摘要 ( 828 )   PDF(707KB) ( 1562 )  
    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使得科学与服务以及知识的研发与应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心理学融合诸多相关学科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应用发展科学(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与传统发展心理学相比,应用发展科学更强调生态化研究、发展性研究、积极干预和发展知识的普及。它力图实现多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增效以及深入社会的知识研发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以问题为中心来解决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应用发展科学能够为有关人类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知识经验,同时,它又通过直接参与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促进社会的积极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尾酒会”环境中的知觉线索的去掩蔽作用
    徐李娟;黄莹;吴玺宏;吴艳红;李量
    2009, 17 (2):  261-267. 
    摘要 ( 1619 )   PDF(693KB) ( 1451 )  
    在有多人同时说话的嘈杂环境中,为什么具有正常听力的人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听懂目标语句?研究这个著名的“鸡尾酒会”问题的一个新进展是将干扰言语的作用区分出了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两种成分。与发生在外周系统的能量掩蔽不同,信息掩蔽发生在心理层次并受到认知过程的调节。因此,主观空间分离、与目标语句节奏相关的视觉信号以及对目标语句某些特征的熟悉程度等知觉线索都具有去掩蔽作用。考察可减少信息掩蔽的知觉线索的交互作用及其高级认知调节是今后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场景知觉及其研究范式
    王福兴;田宏杰;申继亮
    2009, 17 (2):  268-277. 
    摘要 ( 2138 )   PDF(833KB) ( 1653 )  
    场景知觉关注的是人如何知觉和加工复杂的真实环境信息。场景包括物体和背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复杂性与真实性程度,场景刺激材料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已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来解释场景知觉中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也有研究试图从二者交互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此外,基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技术,研究者分别采用了眼动、背景提示、物体觉察、变化觉察和点线索追随几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讨场景信息的知觉问题。场景知觉研究在场景的定义、不同范式间的整合、研究内部效度和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方式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理论述评
    周国梅;张璐然;曾伟贤
    2009, 17 (2):  278-283. 
    摘要 ( 1516 )   PDF(683KB) ( 2643 )  
    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总是比不熟悉的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研究者对该效应提出多种解释。这些理论可分成三大类:侧重于社会认知的接触假说、效用分析;侧重于面孔表征的多维空间理论、整体/部分假说;侧重于加工过程的认知忽视和注意、加工水平说、内群/外群模型、双加工理论。每种观点与其他观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均不能很好地解释现有的研究结果。未来的研究需致力于直接操纵可能影响本族效应的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遗传学:解决面孔特异性问题争论的新思
    李晓白;朱棋;刘嘉
    2009, 17 (2):  284-293. 
    摘要 ( 1827 )   PDF(868KB) ( 1498 )  
    面孔刺激的加工存在特异性,但“特异性”的具体内涵仍存在争议。面孔特异性假说认为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而专家假说则认为存在特异性的是整体加工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领域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发现争论中混淆了两个概念——加工类型和刺激类型,二者正交分解可将争论归纳为三个假设:1)面孔整体加工特异性的假设;2)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设;3)专家加工特异性的假设。在未来的研究中,行为遗传学可为解决该争论提供合适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姿势-认知双任务研究述评
    黄会欣;刘电芝
    2009, 17 (2):  294-298. 
    摘要 ( 1803 )   PDF(691KB) ( 1627 )  
    姿势与认知的双任务研究将两个分离的主题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正在扩展的领域。大量实验证据揭示了认知在平衡控制中的作用,表明了姿势与认知普遍关联的事实;较多的临床研究初步揭示了有特定类型神经病理的老年人在认知影响下其动作控制问题的机制。姿势-认知双任务研究为老年人跌倒预防和干预训练提供了重要借鉴,为理解儿童注意问题及其学习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示后继的研究者应对姿势控制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予以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与“成分模型”比较分析
    白丽茹
    2009, 17 (2):  299-307. 
    摘要 ( 1941 )   PDF(707KB) ( 1348 )  
    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因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备受研究者喜爱且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广为采用的检测模型,然而研究表明“差异模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鉴于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阅读成分理论、以干预为导向、科学合理、简便易施的“成分模型”,从而避免了单一采用“差异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研究表明“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和亚类型鉴定中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尝试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可以避免汉语阅读障碍检测方面存在的混杂现象,进而促使我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朝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词遮蔽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
    刘丽虹;张积家;崔占玲
    2009, 17 (2):  308-313. 
    摘要 ( 1796 )   PDF(689KB) ( 1611 )  
    语词遮蔽效应(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VOE)是指语词化描述对非语言认知的阻碍效应。研究者发现影响语词遮蔽效应的因素有:时间因素、言语描述任务、分心任务、再认测验、个体差异等。现有的有关语词遮蔽效应的解释理论有三种:记录干扰理论、不合适的加工转换迁移理论和标准转换理论。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讨言语描述影响了知觉内容还是提取线索等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篇语境对句子理解的影响:来自N400的证据
    曾红玲;刘思耘
    2009, 17 (2):  314-320. 
    摘要 ( 1677 )   PDF(699KB) ( 1378 )  
    N400作为语义违反的特异性ERP组分,其波幅反映了语义整合加工过程的难度,因此可将其作为研究语篇语境意义建构过程的一项重要指标。语篇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前人一系列基于语篇水平的N400研究表明,从语义的角度上看,语言语境对句子理解具有制约和协调作用,其机制涉及词汇语义启动、场景适宜性、文字内容信息以及因果推理等方面;非语言语境对句子理解具有制约和补充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两种不同来源的语义信息在实时理解中是同时得到加工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理与决策的双加工理论研究简评
    肖前国;罗乐;余林
    2009, 17 (2):  321-324. 
    摘要 ( 1631 )   PDF(680KB) ( 2245 )  
    决策与推理的双加工理论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理论,通过对两个加工系统的基本特点、区别点以及基本关系、推理错误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发现目前在该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两个加工系统的关键区别点不在于工作记忆有无绝对参与;(2)对于推理和决策错误的原因,不同的双加工理论给出了不一致的解释;(3)今后有待从情绪与推理决策的关系、影响等方面加深对推理与决策错误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
    龚梦园;徐富明;方芳
    2009, 17 (2):  325-333. 
    摘要 ( 2336 )   PDF(737KB) ( 1617 )  
    事后聪明式偏差是指人们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会因记忆扭曲、对自身预测能力或事件发生必然性的需要的诱发,而表现出过高估计自己在事前预测能力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该偏差普遍存在于实验和真实情境中,很难通过实施策略而减小。该现象的理论模型主要基于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动机,影响因素有研究方法、个人特质、能力变量、年龄因素、个人相关度和事件效价,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对理论的整合以及校正策略在应用中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
    索涛;冯廷勇;王会丽;李红
    2009, 17 (2):  334-340. 
    摘要 ( 1501 )   PDF(718KB) ( 1744 )  
    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社会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失望情绪相比,后悔在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后悔不仅会受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人格特征、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结果信息属性的影响。后悔的预期和体验涉及的功能性脑区主要包括:眶额皮层、扣带前回、海马、杏仁核。研究后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误加工的神经机制
    刘春雷;张庆林
    2009, 17 (2):  341-348. 
    摘要 ( 1218 )   PDF(708KB) ( 1510 )  
    错误加工在认知控制和行为监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监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结果,觉察到应该的反应和实际的反应之间的差别(即错误),纠正这种错误并防止再犯是错误加工的主要内容。错误反应或由代表反应错误等负性反馈刺激诱发的ERP相对于正确反应或由代表反应正确等正性反馈刺激诱发的ERP,表现出一个相对负走向的波形变化,称为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 ERN)和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两者都定位于前扣回附近。错误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扣回与ERN、错误意识与错误加工、ERN与FRN的关系。对于前扣带回和ERN的功能意义的解释主要有错误检测理论、冲突监控理论、强化学习理论和预期违反假说。目前错误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等方面还存在些问题,这些可能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述评
    张小将;刘昌;刘迎杰
    2009, 17 (2):  349-355. 
    摘要 ( 1366 )   PDF(698KB) ( 1416 )  
    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有助于探明智力的脑机制。从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一般流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额叶或其他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中等正相关。一般智力(g)因素负荷高的任务比负荷低的任务引发特定脑区更大的激活。较早的研究发现一般智力水平个体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呈负相关,但此后的一些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技术结合起来,整合多水平(心理测量、遗传学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李鹤;丁妮; 董奇
    2009, 17 (2):  356-361. 
    摘要 ( 1746 )   PDF(690KB) ( 1266 )  
    行为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消极情绪的辨别、注意和记忆都有所下降,而对积极情绪并未表现出类似的现象。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边缘系统(尤其杏仁核)的激活强度低于年轻人,但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却有所增强。研究者对该结果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是功能代偿假说,另一种是策略改变假说。功能代偿假说认为老年人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增强是为了弥补边缘系统功能的下降,反映了大脑功能的代偿;策略改变假说认为老年人主动使用了不同于年轻人的策略,情绪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组人群大脑活动的差异。未来这方面研究可以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方面逐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与记忆中的“积极效应”
    ——“老化悖论”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视角
    伍麟;邢小莉
    2009, 17 (2):  362-369. 
    摘要 ( 2196 )   PDF(700KB) ( 1936 )  
    老年人在注意和记忆活动中存在着“积极效应”现象,即对积极材料的加工维持得较好,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的认知评估影响情绪目标的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研究发现信息的加工方式与“积极效应”有密切关联,当控制加工时,“积极效应”出现;而自动加工时,“积极效应”消失。“积极效应”受到时间认知的控制,也受到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目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利用先进设备与仪器研究老年人认知活动中的“积极效应”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的人格易感性:概念、理论与发展
    徐华春;黄希庭;柳春香;程科
    2009, 17 (2):  370-376. 
    摘要 ( 1826 )   PDF(695KB) ( 2807 )  
    抑郁人格易感性的研究主要围绕依赖-自我批评,社会性依赖-自主以及完美主义等概念展开。目前该方向的理论和研究不仅涉及抑郁易感人格的特点与结构,还探讨了人格与压力情境、抑郁的关系,易感人格与一般人格、特定抑郁症状的关系,人格易感性的不适应性本质等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回顾。今后的研究除了应当在已有方向上深入探究之外,还应当考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格易感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重新考察,以及将人格与认知易感性研究相结合等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
    陈文凤;王争艳;王岩
    2009, 17 (2):  377-383. 
    摘要 ( 1632 )   PDF(699KB) ( 2155 )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自我保护机制:记忆忽视和自我免疫
    陈燕;赵晨鹰
    2009, 17 (2):  384-389. 
    摘要 ( 2272 )   PDF(957KB) ( 2084 )  
    当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时,人们有时会采取自我保护手段来加以应对。在诸多自我保护方式中,记忆忽视加工是指个体在接触具威胁性的信息时进行选择性记忆,自然地忽视此类信息而不让其进入精加工,以消除该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伤害;自我免疫加工是指个体通过对具威胁性信息的适宜操作界定来强调自己的优势能力,并重新评估自己的弱点,从而策略性地实现自我概念的稳定。文章从两种加工的认知机制角度来介绍和评述该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与研究展望,借以引起对自我保护机制研究新进展的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
    郭少聃;何金莲;张利燕
    2009, 17 (2):  390-395. 
    摘要 ( 2032 )   PDF(690KB) ( 2554 )  
    Gray的强化敏感性理论尝试从人类神经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该理论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些子系统,分别对奖励和惩罚的刺激信号敏感,并通过强化效应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动机。目前研究者已开发出强化敏感性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局限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局限,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1)用生理指标来验证理论假设;(2)探讨反映强化敏感性的特质;(3)考察认知因素与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亲密关系的性质与成因
    孟庆东;王争艳
    2009, 17 (2):  396-402. 
    摘要 ( 2106 )   PDF(694KB) ( 2198 )  
    网络亲密关系作为网络领域中的一种新现象,其建立的方式、维持和破裂的过程与现实亲密关系是存在差异的。网络亲密关系比现实亲密关系更加完美化,但存在更多的情感性背叛。害羞人格特质的个体、高焦虑依恋特征的个体、性开放者和感情丰富的个体、婚恋受挫的个体更易形成网络亲密关系。网络亲密关系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的、及网络亲密关系是如何转变成现实亲密关系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性恋认同发展的理论模型述评
    刘俊;张进辅
    2009, 17 (2):  403-413. 
    摘要 ( 1892 )   PDF(804KB) ( 4458 )  
    本质论取向的阶段模型和社会建构论取向的影响因素模型是早期的同性恋认同发展理论,两者对性倾向是否为人类的本质属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当代发展心理学从生态化理论、毕生发展观、生命历程观出发试图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同性恋认同发展多样性的特点,正确理解对外暴露在认同发展中的作用,并把纵向研究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中国同性恋认同的特点和本土化研究的假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概念及研究工具发展状况
    李现红; 何国平; 王红红
    2009, 17 (2):  414-420. 
    摘要 ( 1347 )   PDF(705KB) ( 2344 )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研制是对其进行评价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先决条件。阐述了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定义和分类,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艾滋病羞辱和歧视量表,并指出这些量表主要由发达国家研制,缺少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量表;对艾滋病高危人群所经历的双重羞辱和歧视,全世界还没有相应的测量工具。研制和修订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艾滋病羞辱和歧视量表是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午睡研究的概述
    赵大勇; 符明秋; 汤永隆; 李哲
    2009, 17 (2):  421-425. 
    摘要 ( 1671 )   PDF(685KB) ( 3158 )  
    适当的午睡可以缓解我们午后的疲劳感,提高午后心境状态、觉醒状态;对于进行了正常夜眠的个体而言,习惯性午睡行为并不是对夜眠不足的补偿;短时午睡对恢复正常体个体身心状态有着积极的效果;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午睡对记忆也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午睡中慢波睡眠对陈述性记忆的整合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二期睡眠纺锤波对陈述性记忆及程序性记忆的整合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利用午睡探讨睡眠对记忆的整合作用及机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破坏行为:概念、测量与相关变量
    丁桂凤;李新霞;赵瑞
    2009, 17 (2):  426-431. 
    摘要 ( 2188 )   PDF(689KB) ( 1997 )  
    服务破坏行为是指服务行业组织成员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故意做出的对服务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也是以往研究中关于工作场所中的破坏行为在服务行业中的体现;服务破坏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四种类型:习惯且私下的服务破坏,习惯且公开的服务破坏,偶发且私下的服务破坏,偶发且公开的服务破坏;服务破坏行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情景投射法;从个人、群体、组织与环境四个水平分析服务破坏行为的前因变量,从对个体、服务绩效及组织绩效三个方面探讨服务破坏行为的结果变量;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进一步改进测量的方法,分析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寻求控制服务破坏行为的有效对策,拓展视野,进一步扩大研究中被试的类型及行业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领域中归因理论的研究述评
    郑建君;金盛华
    2009, 17 (2):  432-441. 
    摘要 ( 1401 )   PDF(714KB) ( 2087 )  
    领导领域中的归因研究对于把握领导过程、组织绩效评估以及领导成员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自领导归因理论提出以后,领导归因领域中包括有关模型构建、验证与发展、内隐归因在内的相关研究;同时,对归因偏差、归因风格、领导成员关系、人格特质、领导类型、情绪、文化及相关人口学变量等因素与领导归因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分析、总结了该领域以往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
    曲可佳;邹泓
    2009, 17 (2):  442-450. 
    摘要 ( 1477 )   PDF(719KB) ( 2195 )  
    职业生涯探索是指个体在探索动机推动下,对于自我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进行探索,形成一定技能、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自我的发展和整合。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生涯探索的概念、结构划分、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几方面。关于结构的研究有内容和过程两种取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家庭和个体两方面展开。明确职业生涯探索结构、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及深入了解职业生涯探索的原因机制是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品牌联想的建立与测量
    吴新辉 袁登华
    2009, 17 (2):  451-459. 
    摘要 ( 1840 )   PDF(704KB) ( 2530 )  
    品牌联想即记忆中与品牌结点联结的信息结点,它们构成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网络结构性、聚类性、双向性、隐喻性、内隐性和多维性等特点。品牌联想是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的基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独特、强烈、有利和深层次的品牌联想群以区别于竞争品牌。对品牌联想的测量包括识别联想内容及其网络结构。品牌联想概念的界定和维度模型的构建、测量方法的改进等都是将来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词汇法在品牌人格研究中的应用
    杨传卫;王詠
    2009, 17 (2):  460-466. 
    摘要 ( 1717 )   PDF(708KB) ( 1381 )  
    心理词汇法源于早期对特质词的研究,它以人们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所用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能够概括出看似纷乱复杂的心理词汇的内在规律。在品牌人格研究中,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品牌人格维度的提取和品牌特质的研究两个方面。心理词汇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词汇进行整理分析,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反应时方法,内隐态度的测量等都被吸收和利用进来;同时,心理词汇法也被应用到品牌人格的其他相关方面,如品牌延伸,品牌定位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兰玉娟;佐斌
    2009, 17 (2):  467-472. 
    摘要 ( 3383 )   PDF(692KB) ( 2951 )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 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作了新的解释。新近研究为SIDE提供了证据,也在认同行为表达、网络交流等方面对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应用。SIDE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现代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影响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张婍;冯江平;王二平
    2009, 17 (2):  473-480. 
    摘要 ( 1847 )   PDF(701KB) ( 2389 )  
    群际威胁是指在社会群体情境中,一个群体所具有的资源、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特征对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发展和目标产生的威胁。这种感知到的威胁会导致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根据群际威胁的理论来源和内容可以将群际威胁分为现实威胁、文化威胁和认同威胁三类。目前群际威胁对群体偏见影响的理论模型已从最初的单一模型发展到各类威胁共同作用的整合模型。未来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对各类威胁间相互关系的探究、群际威胁与群体偏见关系模型的修正和补充,以及发展适合中国本土情况的群际理论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