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王瑞乐; 李妮; 陈宝国
    2010, 18 (4):  545-552. 
    摘要 ( 1239 )   PDF(614KB) ( 2288 )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 一般认为, 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 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 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 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 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 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 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 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 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 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
    马利军; 张静宇; 张积家
    2010, 18 (4):  553-559. 
    摘要 ( 1066 )   PDF(609KB) ( 2217 )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 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 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 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 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 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 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 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 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 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量化的心理表征

    王一峰; 张丽; 刘春雷; 李红
    2010, 18 (4):  560-568. 
    摘要 ( 1211 )   PDF(682KB) ( 1468 )  
    空间量化(spacial quantification)是空间知觉的基础, 是对特定空间性质的表达。离散量(discrete magnitude)与连续量(continuous quantity)分别反映了空间分立和连续的性质, 二者有着相似的行为效应, 在神经表达上也有部分重叠, 这些证据暗示了二者可能有共同的表征机制——模拟表征(analog magnitude representation)。数量空间映射(number–space mappings)提供了数量与空间关系的直接证据。但空间量化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如:空间量化的动态表征、量化机制的普遍性、参照点问题、复杂和多维空间的量化等。在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框架下, 空间量化的心理表征研究将对空间的性质做出更深刻的回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错误正波的神经发生源与功能意义解释
    蒋军; 陈安涛
    2010, 18 (4):  569-577. 
    摘要 ( 1447 )   PDF(654KB) ( 1539 )  
    错误正波(error positivity, Pe)是指在错误反应后200~600ms后出现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正偏转, 对Pe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错误加工机制的全貌。现有研究表明Pe主要产生于前扣带回喙部, 但不同的研究对其精细神经发生源并没有达成一致。Pe的功能意义解释主要有错误意识假说、行为适应假说、情绪评估假说。当根据有关P3的理论来解释Pe的功能意义时, Pe可能反映了对错误背景的刷新。然而上述每一种对Pe的功能意义的解释都还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质疑和挑战。基于此, 作者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对今后如何对Pe的神经发生源和功能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特征及其应用自传体记忆测验的元分析
    刘衔华; 姚树桥; 肖晶; 杨娟
    2010, 18 (4):  578-589. 
    摘要 ( 1434 )   PDF(739KB) ( 2444 )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的特征以及自传体记忆测验(the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test, AMT)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文献检索, 搜集了18篇应用AMT作为测评工具的抑郁症自传体记忆研究, 抑郁症患者566人, 正常对照组457人。元分析研究发现,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抑郁症组的具体性记忆减少, 概括化记忆增多, 反应迟缓。目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有功能性回避模型、认知执行受损模型和沉思模型; 年龄、抑郁情绪以及AMT测试程序对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显示存在发表偏倚, 但稳定性较好。AMT在抑郁症研究存在灵敏度不足等局限, 作者从AMT程序、研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周雅; 刘翔平; 苏洋; 冉俐雯
    2010, 18 (4):  590-597. 
    摘要 ( 1947 )   PDF(620KB) ( 4016 )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 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 “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并不存在消极认知偏差。以往研究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心理学过分关注消极的病理化倾向。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则试图从全新视角解释抑郁, 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位, 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 文书锋
    2010, 18 (4):  598-604. 
    摘要 ( 3127 )   PDF(603KB) ( 9153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 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 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 有研究表明, 在不同文化中,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 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
    杨苏勇; 黄宇霞; 张慧君; 罗跃嘉
    2010, 18 (4):  605-615. 
    摘要 ( 1667 )   PDF(642KB) ( 3628 )  
    行为抑制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功能。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 将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环境, 特别是如何在情绪情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使用脑成像技术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研究发现, 在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前额叶抑制控制系统和边缘结构情绪加工系统, 而且涉及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即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腹外侧前额皮层、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在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情绪整合到行为抑制加工中的时间进程还不清楚。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时间进程、神经网络、个体差异的影响以及改进研究范式等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刘飞; 蔡厚德
    2010, 18 (4):  616-622. 
    摘要 ( 1572 )   PDF(706KB) ( 3898 )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 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 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 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 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 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 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 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 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序公正作用机制中的调节变量
    高记; 马红宇
    2010, 18 (4):  623-629. 
    摘要 ( 966 )   PDF(610KB) ( 1254 )  
    程序公正是指用于决定分配的过程是否公正。回顾近年来程序公正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对程序公正的效果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有四类因素, 分别为情景因素、个体特征因素、分配结果因素以及领导者因素。今后该主题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发言权效应的跨文化验证、探索本土化程序公正原则、进一步考察情景变量的调节效应、加强领导者因素的研究、结合分配公正进行研究, 并应加强程序公正的应用性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信心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
    陈晶; 袁文萍; 冯廷勇; 李红
    2010, 18 (4):  630-638. 
    摘要 ( 1222 )   PDF(740KB) ( 2281 )  
    决策信心是指在进行判断或决策时, 个体对其决策最优性或正确性的信心程度。决策信心的单过程理论认为决策与信心评估是并行的同一加工过程; 而决策后理论认为决策和信心评估是串行的两个加工过程。决策信心存在两种典型的偏差效应:过分自信和信心不足。决策信心的神经机制研究指出, 信心评估可能是决策过程中最基本并且普遍存在的一个成分; 对决策信心评估敏感的脑区包括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顶上小叶等。未来研究应该在决策信心产生的机制、信心与决策如何交互的心理及神经机制等领域展开大量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流畅性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张旭锦
    2010, 18 (4):  639-645. 
    摘要 ( 1427 )   PDF(607KB) ( 3308 )  
    流畅性是个体对加工信息难易程度的一种主观体验, 它分为知觉流畅性、概念流畅性、提取流畅性等。研究者通过操纵刺激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刺激的字体类型、清晰程度等因素来控制知觉流畅性, 发现知觉流畅性会影响一系列判断和决策任务, 如命题真实性、类别判断、偏好、熟悉性等。知觉流畅性既可以作为判断的直接线索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线索和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判断和决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刘腾飞; 徐富明; 张军伟; 蒋多; 陈雪玲
    2010, 18 (4):  646-654. 
    摘要 ( 1784 )   PDF(645KB) ( 5790 )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压力模型及实证研究评析
    史茜; 舒晓兵; 罗玉越
    2010, 18 (4):  655-663. 
    摘要 ( 1738 )   PDF(638KB) ( 2625 )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The job demand-control-support, JDCS)模型在工作压力研究领域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组织压力模型, 根据对于JDCS模型近30年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合和分析, 并从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状况、模型的相关研究变量的探索、模型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发现目前的JDCS模型的相关实证反映出其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但是模型本身及根据模型开发的JCQ量表都需要后续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内信任的维持与修复
    陈阅; 时勘; 罗东霞
    2010, 18 (4):  664-670. 
    摘要 ( 1199 )   PDF(613KB) ( 2344 )  
    组织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间的沟通, 增强组织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而信任违背与不信任则会给组织造成巨大的经济、情感和社会成本消耗。因此, 信任破坏后的修复就变得十分重要, 也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组织内信任是一个多水平的结构, 它的建立与维护受到个体、人际、组织等不同水平的多种变量的影响。信任违背后的修复策略有很多种, 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明确组织内信任的概念, 完善研究工具以及进一步探讨更多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变量
    杨继平; 王兴超; 高玲
    2010, 18 (4):  671-678. 
    摘要 ( 2473 )   PDF(614KB) ( 5288 )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的一些特定的认知倾向, 这些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对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进行了介绍, 并对其影响因素、影响后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应该重视完善测量工具、构建道德推脱影响因素模型、强化纵向研究范式和加强道德推脱的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造力游乐场理论及其实践涵义
    刘桂荣; 张景焕; 王晓玲
    2010, 18 (4):  679-684. 
    摘要 ( 1699 )   PDF(610KB) ( 3013 )  
    创造力的领域特殊/一般性问题是创造力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Baer和Kaufman基于大量实证研究, 提出创造力游乐场理论。该理论以游乐场做隐喻, 将创造力分为先决条件、一般主题层面、领域和微领域, 并将创造力的一般性成分和特殊性成分联系起来, 说明这两种成分在层级结构中是如何在不同程度上重叠的。这一理论是西方研究者提出来的, 我国研究者在创造教育实践中也摸索出了类似的培养模式, 两者互相印证, 说明该理论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
    徐洁; 周宁
    2010, 18 (4):  685-690. 
    摘要 ( 1282 )   PDF(615KB) ( 3382 )  
    认知需求指“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作为一种认知动机, 研究者认为其影响了个体信息加工的倾向性。对国外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结果显示认知需求主要在努力程度、自主性和结果及其应用范围这三方面影响了个体的信息加工。最后, 展望了认知需求的研究趋势, 并从认知需求的测量、无关变量的控制、影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以及情感因素负荷四方面探讨了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
    刘楠; 张雅明
    2010, 18 (4):  691-698. 
    摘要 ( 1564 )   PDF(629KB) ( 2837 )  
    近年来, 自我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由关注同一性状态转向关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 包括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研究者围绕同一性风格与社会认知加工策略、人格、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方面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法和被试样本应该更加多样化, 跨文化比较研究及干预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技术的介绍以及相关研究
    杨娟; 张庆林
    2010, 18 (4):  699-704. 
    摘要 ( 2533 )   PDF(604KB) ( 3285 )  
    由于能有效地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在实验室研究中受到普遍的应用。为了探测应激情境下的中央控制系统, 蒙特利尔脑成像应激任务(Montreal Imaging Stress Test, MIST)对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为研究者提供了脑成像的研究手段。研究者基于此两种方法而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应激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在中国开展实验室应激研究的可行性和初期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