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博士论坛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个体定向的理论与方法
    纪林芹;张文新
    2011, 19 (11):  1563-1571. 
    摘要 ( 1036 )   PDF(229KB) ( 3189 )  
    长期以来, 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采取变量定向的方法。近年来, 随着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发展个体差异的科学事实的积累, 个体定向的方法得以发展并且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之一。个体定向的方法关注作为整体的个体, 旨在确定有意义的同质性个体类别或亚组。个体定向的方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原则, 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传统聚类分析、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以及配置频次分析等。发展心理学研究需综合运用个体定向的方法与变量定向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士论坛
    如何唤起和缓解重大损失情绪—— 来自行为和脑成像的证据
    李琦;罗劲
    2011, 19 (11):  1572-1582. 
    摘要 ( 1083 )   PDF(395KB) ( 1505 )  
    本研究在没有真实伤害的情况下研究重大损失情绪及相应的脑机制。通过一系列行为和脑成像实验, 研究者们摸索出了可靠诱发重大损失情绪的范式, 并从对比效应和金钱补偿角度初步探讨了缓解这种情绪的方法。研究发现, 由于自我防御机制的存在, 抑制了被迫接受条件下重大损失情绪的唤起, 但却成功唤起了被迫选择条件下重大损失的情绪。此外, 研究还发现, 金钱补偿和对比效应都是缓解重大损失情绪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重大损失情绪的信息加工机制, 而且也为涉及重大损失情绪的心理咨询和保险理赔制度等提供了行为和脑成像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
    甘怡群
    2011, 19 (11):  1583-1587. 
    摘要 ( 991 )   PDF(261KB) ( 1623 )  
    最近的研究表明, 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 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 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 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 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 (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 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 (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 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 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面孔倒置效应的研究与理论述评
    汪海玲;傅世敏
    2011, 19 (11):  1588-1594. 
    摘要 ( 1383 )   PDF(178KB) ( 3459 )  
    面孔倒置效应是指, 个体对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显著低于对正立面孔的再认成绩, 而且, 与普通物体的倒置效应相比, 面孔的倒置效应更大。研究者们针对面孔倒置效应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 两种主要的理论解释是:第一, 倒置面孔破坏了面孔的结构特征, 影响了面孔的整体加工, 所以, 个体对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较差; 第二, 眼睛在面孔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在倒置面孔中的作用更明显, 使得倒置面孔N170波幅较高。ERP和fMRI研究提示,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眼睛、注意等在面孔倒置效应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瞬脱中Lag-1节省现象的加工机制
    吴瑕;张明
    2011, 19 (11):  1595-1604. 
    摘要 ( 911 )   PDF(138KB) ( 1253 )  
    Lag-1节省现象强调短时注意加工的持续性进程。解释Lag-1节省现象的主要理论包括关门延缓假设、两阶段竞争理论、暂时性失控理论和推动反弹理论。关门延缓假设和暂时性失控理论分别强调Lag-1节省现象产生的时间决定因素与位置决定因素; 关门延缓假设和两阶段竞争模型强调资源有限性, 暂时性失控理论和推动反弹理论则关注调注意控制的作用。这些理论均强调注意资源或注意控制系统对目标刺激加工选择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与注意转换机制等方面的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工作记忆巩固机制:固化抑或衰退
    孙慧明;傅小兰
    2011, 19 (11):  1605-1614. 
    摘要 ( 1038 )   PDF(255KB) ( 1428 )  
    视觉工作记忆巩固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Vogel等(2006)采用掩蔽的变化检测范式揭示视觉工作记忆巩固过程及其规律, 指出巩固是从容易受到干扰的感觉表征转化为稳定的工作记忆的表征的过程。本文系统梳理了视觉工作记忆巩固的实验范式, 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视觉工作记忆巩固现象所反映的内部机制, 指出Vogel等所揭示的视觉工作记忆巩固现象反映的可能并非记忆项目的固化过程, 而是掩蔽刺激对记忆项目的干扰作用的衰退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基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的分析
    何文广;陈宝国
    2011, 19 (11):  1615-1624. 
    摘要 ( 1476 )   PDF(139KB) ( 5137 )  
    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不仅在言语领域有所表现, 更主要的体现在以认知控制、注意选择、心理抑制能力为基础的非言语认知领域。影响该效应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二语言获得年龄和双语熟练程度是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 双语表征和产生机制是导致双语认知优势效应的语言学机制, 而以Broca语言区为核心的大脑前额叶则是其主要的神经基础。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不仅要进一步关注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产生的内在言语机制和神经基础, 还应当积极关注双语认知和个体情绪、人格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加工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黎樱;杨东;张庆林
    2011, 19 (11):  1625-1634. 
    摘要 ( 787 )   PDF(169KB) ( 1794 )  
    神经成像技术为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研究者们从语言加工的词汇、句子、篇章理解和语言学习、再认和记忆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男女性脑功能差异研究。同时, 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也从脑结构–生理基础差异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括了灰质分布差异、胼胝体大小差异和荷尔蒙的影响。然而, 语言加工是否有性别差异还存在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从加工时间要求、陈述性记忆差异和方法学考虑等方面对分歧做出了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
    汪芬;黄宇霞
    2011, 19 (11):  1635-1644. 
    摘要 ( 2693 )   PDF(235KB) ( 8452 )  
    正念是源于东方禅修的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方法, 也是一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其早期研究侧重于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临床功效, 近年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各种作用机制。在心理机制上, 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 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在脑机制上, 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最后, 文章指出了目前正念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学上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精对前注意加工的影响:失匹配负波的证据
    贺金波;李兵兵;周宗奎
    2011, 19 (11):  1645-1650. 
    摘要 ( 917 )   PDF(160KB) ( 1312 )  
    前注意是指在注意之前对事物进行该不该注意分析的心理过程, 它对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用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tivity, MMN)作为前注意加工的ERP指标探讨了酒精对人前注意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1)急性摄入超过0.3g/kg的酒精, 人的MMN波幅会显著减小, 波峰潜伏期显著延长; 2)长期慢性摄入酒精, 人的MMN不仅表现为波幅减小和波峰潜伏期延迟, 而且在戒断酒精之后, MMN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3)有酒精成瘾家族史的子代的MMN没发现异常。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酒精的急性和慢性摄入会损害人的前注意加工, 但尚未发现这种损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唤醒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发展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王慧颖;董昕文;李秀丽;李勇辉
    2011, 19 (11):  1651-1657. 
    摘要 ( 1163 )   PDF(174KB) ( 1905 )  
    高唤醒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症状之一,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与发展起核心作用。急性应激期产生的高唤醒可以预测其后PTSD的回避与麻木、再体验等症状的形成, 在创伤后早期, 降低唤醒程度可以减轻PTSD相关的症状表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变化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过度释放, 同时皮质醇(酮)水平下降, 这二者是高唤醒产生与维持的主要原因。另外, 5-羟色胺(5-HT)系统的高度激活也影响了高唤醒的形成。食欲素神经肽与NE、CRF与5-HT系统有密切的神经联系, 可能参与高唤醒的调节, 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日常认知研究评述
    李旭;陈天勇
    2011, 19 (11):  1658-1666. 
    摘要 ( 1025 )   PDF(216KB) ( 1801 )  
    日常认知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家和老年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日常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评估方法和工具、日常认知与智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干预训练等方面。日常认知概念的深化和相应评估工具的出现, 推动了日常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寻找对日常认知有重要作用的基本认知变量, 探究日常认知与智力的关系; 另一方面, 与日常认知有关的训练项目的开发也一直是研究者和老年群体关注的话题, 现有的训练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启发性的结果。日常认知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保持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钦佩感:一种见贤思齐的积极情绪
    陈世民;吴宝沛;方杰;孙配贞;高良;熊红星;郑雪
    2011, 19 (11):  1667-1674. 
    摘要 ( 1232 )   PDF(161KB) ( 2129 )  
    钦佩感是对优秀他人或榜样的一种高度喜欢和尊敬, 是看到他人的优秀行为或品质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 其典型成分是欣赏和鼓舞。他人的优秀能力、美德、积极态度、自我提升动机、相似的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钦佩感的产生。美德钦佩感会导致后叶催产素分泌, 和能力钦佩感分别激发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脑区。钦佩感具有激励作用,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并影响其职业意向, 激发个体的亲社会动机与行为。拓展钦佩感的概念与成分、辨析与崇拜的相似与不同、开展钦佩感的应用研究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等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决策中的默认效应
    黄宝珍;徐富明;王岚;马向阳;吴修良
    2011, 19 (11):  1675-1683. 
    摘要 ( 2863 )   PDF(158KB) ( 3553 )  
    默认效应指的是当存在默认选项时, 人们决策时倾向于保留默认选项而不做出改变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器官捐献政策、退休金储蓄计划和消费决策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 研究者主要从损失规避、质询理论、暗含的推荐和神经心理机制四个方面解释默认效应的形成机制。默认效应还受到努力成本、默认选项的框架和个人经验等因素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默认效应的产生根源、加强其跨文化研究以及拓展其应用领域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召及其相关研究
    赵小云;郭成
    2011, 19 (11):  1684-1691. 
    摘要 ( 1299 )   PDF(181KB) ( 1500 )  
    近些年来, 宗教视角下的感召概念, 即通常描述为带有使命感和意义感的工作角色, 且多以上帝、激情或天赋作为动机激发源, 在西方的心理学文献中频繁出现, 已引起心理学领域诸多分支学科的关注, 被视为个体工作的目的感和意义感的重要来源, 也是个体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以及个体生涯元能力(例如认同与适应力)的促进因素。在系统梳理有关感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感召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发现感召在概念的界定、评估与衡量、文化适应性上以及它与生活满意度、组织/生涯发展等的关系上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陈坚;连榕
    2011, 19 (11):  1692-1701. 
    摘要 ( 1046 )   PDF(201KB) ( 2566 )  
    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 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 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 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 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 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 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困境之困境—— 情与理的辩争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柴方圆;柏阳
    2011, 19 (11):  1702-1712. 
    摘要 ( 1835 )   PDF(302KB) ( 4537 )  
    道德判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评价性活动之一, 但道德判断中情与理的作用争执不休。从休谟和康德的哲学论争到发展心理学家对道德推理的关注, 直至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对情绪的重新审视, 道德判断的决策机制已经演变为多种模型相互竞争的局面。在回顾和分析道德判断各种理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情绪和推理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 认为今后应当更多地关注道德推理的实际作用, 并当运用更为先进的操纵手段, 同时注重情境的影响来考察道德判断中情与理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心理学的争辩议题述评
    尹继武
    2011, 19 (11):  1713-1720. 
    摘要 ( 902 )   PDF(156KB) ( 2327 )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 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境取向的分歧问题, 政治学路径还是心理学路径的平衡问题, 以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心理的问题。最后, 作者讨论了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如何看待文化差异问题、文化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