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
    严万森;张冉冉;刘苏姣
    2016, 24 (2):  159-17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159
    摘要 ( 1339 )   PDF(414KB) ( 2273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
    任志洪;谢菲;余香莲;苏文亮;陈丽君;赵陵波
    2016, 24 (2):  173-19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173
    摘要 ( 1748 )   PDF(1140KB) ( 3783 )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考察疗效影响因素, 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 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 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 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 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 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阅读中的“心不在焉”:理论假设和影响因素
    吴国来;高原;周曼
    2016, 24 (2):  196-20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196
    摘要 ( 1360 )   PDF(309KB) ( 2237 )  

    人们在阅读时, 思维有时会游离到所读内容之外, 此时人们的目光虽然还在沿着所读材料移动, 但认知加工却游离到一些与任务无关的内容上, 这就是所谓阅读中的“心不在焉”。本文总结归纳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执行控制理论、控制失败假说和注意解离假说。分析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种影响因素:第一, 阅读方式, 即被试采取朗读或默读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时是否有时间限制等; 第二, 阅读材料, 即材料难度、阅读兴趣与词汇特征; 第三, 被试的年龄、元觉察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最后提出了一些目前阅读中的“心不在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机制
    张剑心;汤旦;查德华;黄建平;刘电芝
    2016, 24 (2):  203-21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03
    摘要 ( 933 )   PDF(606KB) ( 1674 )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已有三类理论如全局工作平台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新异刺激理论都忽略了身体感受的关键因素, 难以揭示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具身意识理论和研究发现, 运动/情感镜像神经元系统及与自我、认知控制系统的交互, 是初级/高级意识产生的本源, 但未涉及内隐序列学习规则意识这个对人类学习认知至关重要的领域。内隐序列学习研究实质上已接近揭示其学习机制正是感知觉运动具身学习, 其意识机制很可能是感知觉运动/情感具身意识, 并且其意识加工脑区与具身意识脑区有关键重合。未来研究可采用Granger因果大脑网络技术证明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本源, 并考察已有三类意识理论的具身基础, 以及探索意识影响因素的具身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兹海默症及轻度认知障碍静息态大尺度脑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
    樊东琼;李锐;雷旭;喻婧
    2016, 24 (2):  217-227.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17
    摘要 ( 1228 )   PDF(1127KB) ( 1623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非侵入性可视化成像方法, 且数据采集简便易行, 已成为探索阿尔兹海默症及轻度认知障碍脑功能变异的主要成像手段。近年来静息态研究显示在其前驱症状期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患者已显现出静息态脑网络的变异, 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网络改变更加弥散。研究发现随着病程推进, 患者显示出默认网络连接逐渐减弱以及额叶认知网络连接先增强后减弱的整体趋势。此外, 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改变并非单向因果关系, 二者在病程进展中存在交互作用。未来研究可以从诊断的标志性神经通路、疗效的大尺度脑网络标记, 以及疾病的异质性等角度入手, 进一步探索静息态脑网络作为阿尔兹海默症诊断和病程监控指标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需求:概念、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刘艳丽;陆桂芝;刘勇
    2016, 24 (2):  228-24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28
    摘要 ( 3725 )   PDF(458KB) ( 2893 )  

    结构需求是个体对简单结构、清晰有条理的事物与环境的偏爱和需要, 其本质是一种动机, 个体通常会以结构严密、有条理或简化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结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结构需求水平的个体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和环境, 以清晰和简单的表征与描述去理解、建构他们的世界, 从而减少认知资源的支出和消耗, 提高认知操作的效率, 维持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内在稳定。研究者梳理了结构需求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 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结构需求测量工具(PNS-12量表, PNS-11量表), 以及结构需求的相关研究, 分别从结构需求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结构需求的概念与结构, 拓展其研究方法, 研发更加有效的测评工具, 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 开展结构需求的中国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付出回馈失衡工作压力理论的迁移、拓展与展望
    楚克群;宋国萍
    2016, 24 (2):  242-249.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42
    摘要 ( 1436 )   PDF(446KB) ( 2725 )  

    付出−回馈失衡工作压力理论(Effort-Reward Imbalance, ERI)是基于社会交换公平的工作压力理论, 从付出、回馈、过度投入三个方面探讨了工作压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在对近十几年来有关ERI模型实证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介绍该理论在多个领域的拓展以及在国内外的新进展, 包括对ERI理论中间变量及前因变量的探索, 研究者们开始将ERI理论迁移到社会的多个领域, 以及ERI理论在中国的检验与创新, 并提出研究展望与付出−回馈动态交叉失衡模型的假设构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干预的优先获益者——来自发展可塑性的研究证据
    闫玉朋;夏勉;江光荣
    2016, 24 (2):  250-260.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50
    摘要 ( 850 )   PDF(447KB) ( 1625 )  

    近些年, 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 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 具备某些特征的当事人从心理干预中获益更多。这些特征包括人格和气质类、遗传类和生理类。本质上, 这些研究在处理“什么对谁最有效”的问题, 但现有研究仅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因此, 心理干预的效果差异有多少可归于这些易感特征, 是有待继续回答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刘陈陵;王芸
    2016, 24 (2):  261-269.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61
    摘要 ( 2594 )   PDF(455KB) ( 2830 )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 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自我决定理论(SDT)是关于动机行为的一种宽泛理论, 将动机看成一个随自主水平变化的连续体, 认为来访者自主水平越高, 治疗效果越好, 并强调治疗师的自主支持对来访者参与和坚持改变的重要性; 动机访谈(MI)则是在成瘾行为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技术和策略, 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激发和增强来访者动机。在健康行为领域两种治疗模型有不同的起点、焦点和发展路径, 研究者却发现两者可以系统而有机地整合, 促进了有实证支持的实践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远离“城嚣”: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理论及其应用
    陈晓;王博;张豹
    2016, 24 (2):  270-28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70
    摘要 ( 2101 )   PDF(455KB) ( 34158 )  

    人类大部分进化时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自然在人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个主要的理论揭示了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亲生命性假设认为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 并且会使人变得更健康和快乐; 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人处于自然中使用的无意注意能对有意注意疲劳起到恢复作用; 压力恢复理论认为接触自然能够激活人类的积极情绪, 从而对压力有缓解作用。目前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园艺疗法和自然环境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未来还可以从其他的心理学视角解释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 实证研究可以关注真实自然环境和虚拟自然环境的作用差别, 还可以考察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接触自然的作用, 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考察自然积极作用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身体意象失调:大众媒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王玉慧;吕振勇;陈红;吴双双;肖子伦
    2016, 24 (2):  282-29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82
    摘要 ( 1643 )   PDF(355KB) ( 3660 )  

    近年来, 男性身体意象失调越来越普遍, 大众媒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研究证实了媒体对男性身体意象的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身体意象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调控等方面。研究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三重影响模型(Thompson, Heinberg, Altabe, & Tantleff-Dunn, 1999), 用以解释媒体影响男性身体意象的作用机制。该模型假设社会文化因素, 即家庭、同伴、媒体是身体意象失调的三个最初影响源; 外貌比较和“瘦理想”或“肌肉理想”内化是社会文化和身体意象失调之间的中介变量。未来研究应关注被试群体的多样化, 将实验室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 并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作用, 对三重影响模型进行丰富和拓展, 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神经机制。此外, 还应从干预的角度展开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孝道:理论、测量、变迁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傅绪荣;汪凤炎;陈翔;魏新东
    2016, 24 (2):  293-30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293
    摘要 ( 1475 )   PDF(500KB) ( 3061 )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近10余年来孝道研究领域在理论建构、测量工具的开发、孝道变迁研究以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建构孝道多元模型, 不断完善孝道测量工具, 采用系统化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改进研究质量,更加关注孝道与积极心理变量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经验取样法——一种收集“真实”数据的新方法
    张银普;骆南峰;石伟
    2016, 24 (2):  305-31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305
    摘要 ( 2427 )   PDF(725KB) ( 6161 )  

    经验取样法是一种有效的密集纵向研究数据收集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正逐渐被广大研究者所认同, 国外运用经验取样法取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而国内学者对经验取样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运用此方法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通过对《应用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最近5年(2010~2014年)发表的26篇采用经验取样法的实证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 发现这些文章全面体现了经验取样法的特点、研究内容、样本量、激励方式、数据收集和操作过程等该方法的操作要素。对其进行总结不仅有利于对经验取样法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总结, 而且也能促进这一方法在未来的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