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浩方, 黄蓉, 贾世伟. 反馈相关负波:一种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404-413. |
[2] |
何姣, 白宝玉, 夏勉. 心理治疗中的脱落[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7): 1187-1198. |
[3] |
邸天琪, 黄昱静, 高军.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母性行为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3): 456-464. |
[4] |
董健宇, 韦文棋, 吴珂, 妮娜, 王粲霏, 付莹, 彭歆. 机器学习在抑郁症领域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266-274. |
[5] |
孙琳, 段涛, 陈宁. 情绪预测偏差的成因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018-2026. |
[6] |
唐倩, 毛秀珍, 何明霜, 何洁.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160-2168. |
[7] |
张雪琴, 毛秀珍, 李佳. 基于CAT的在线标定:设计与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1): 1970-1978. |
[8] |
张沥今, 魏夏琰, 陆嘉琦, 潘俊豪. Lasso回归:从解释到预测[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0): 1777-1788. |
[9] |
区健新, 吴寅, 刘金婷, 李红. 计算精神病学:抑郁症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11-127. |
[10] |
彭苏浩, 陶丹, 冷玥, 邓慧华. 社会排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9): 1656-1666. |
[11] |
吕雪靖, 侯欣. 听觉预测编码:对声音重复和变化的神经反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1996-2006. |
[12] |
靳宇倡, 余梦, 胡云龙. 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的争议及趋势[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 83-95. |
[13] |
李丹阳, 李鹏, 李红. 反馈负波及其近10年理论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9): 1642-1650. |
[14] |
陈子晨, 张慧娟, 汪新建, 吕小康. 抑郁症起源的三类理论视角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6): 1041-1053. |
[15] |
张馨月, 余 林.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主观认知障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3): 488-495. |